新華社臺北12月11日電(記者付敏 趙博)“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人稱“少帥”的張學良曾這樣說。
張學良1901年在遼寧出生。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要求蔣介石抗日,眾所周知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而此后,張學良長年被軟禁。其中,在臺灣的45年時光里,他曾先后輾轉被軟禁在新竹、高雄、北投等地。近半個世紀的“幽居歲月”是這位傳奇人物一生中的無奈留白。
1946年,張學良被從大陸移送臺灣,和伴侶趙一荻一起,被軟禁在位于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的“井上溫泉療養所”,受到嚴密監視,直到1957年離開。這是他在臺被軟禁時間最長的住所,1963年被臺風引發的土石流沖毀。
2004年以來,新竹縣政府依據舊照片呈現的房屋大小及格局,在遺址附近重建了張學良故居,并選在2008年“西安事變”發生日對外開放。
清泉的張學良故居地處偏僻,從新竹坐車需要2個多小時,四周群山環繞,有河流從中穿過。重建的故居是一棟黑檐平房,占地約150平方米。房外是張學良夫婦并肩站立的銅像,還有兩株桂花樹。故居內陳列有與張學良相關的史料,透過紀錄短片、老照片、老地圖、老文件等,默默述說著曾叱咤風云的張學良,在深山老林間度過的凄苦歲月。
當地人士回憶說,張學良夫婦在清泉的生活很簡單,平時除了讀書,還會自己種菜,出身富家的趙一荻也學著養雞、縫衣服。“當時對他的監視是非常嚴密的,通往街道的大橋兩邊都有崗哨。他到街上的彈珠房看熱鬧,和鄉親聊天,也會馬上被警告。”
上世紀50年代末,張學良向蔣經國要求在臺北附近的北投購地興建自宅獲準。在等待新居落成之前,張學良夫婦被幽禁在臺北陽明山區的“禪園”,也就是今天的“少帥禪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