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肖厝港—永安閩中公鐵物流基地海鐵聯運、公轉鐵通道正式開通,永安市交通運輸局、交發集團同步與泉州港務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一物流新通道的落地,將大幅強化泉州肖厝港與永安及周邊內陸地區的物流聯動,有效降低當地企業物流成本,促進“山海協作”,實現互利共贏。
今年以來,泉州與三明(以下簡稱泉明)兩地山海協作扎實推進,在產業、園區、民生、文旅等多領域成效顯著。兩地發改委聯合印發《泉州市與三明市新時代山海協作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明確六方面22項年度重點任務,為協作發展制定“路線圖”。
產業項目合作持續深化。三明市在泉州舉辦泉明山海協作產業鏈和供應鏈對接會,現場簽約5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6.48億元;建寧縣聚焦特色食品加工產業,舉辦“四鏈”融合高質量發展對接會,泉州采購集團、泉州致遠貿易公司簽訂供需采購項目,意向總金額達5600萬元;永安市在晉江開展“手拉手·山海情”汽車產業“四鏈”融合暨汽車以舊換新產品供需對接活動,達成8項簽約協議,現場成功售出汽車117輛,總簽約金額突破8億元。截至8月底,泉明兩地已簽約產業項目161個,其中103個項目已開工建設,7個項目實現投產。
飛地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已吸引26家企業入駐,總投資約69億元,目前16家企業已投產、8家在建、2家擬開工;三元區與南安市簽訂《推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深化產業協同;中國機械總院泉州創新中心的科創成果在三明落地轉化,成功推進3個轉化項目,引進2個產業技術團隊,為當地產業升級注入科技動力。
民生事業協作結出碩果。教育領域,合作以來,三明已有110所學校與泉州99所學校結對共建,開展線上線下交流、互訪學習363次,三明市組織學校管理和骨干教師等25批932人次赴泉州研修培訓,邀請泉州知名教授、專家和名師32批87人次來明講學。醫療領域,大田、安溪兩地疾控中心達成雙軌培訓、監督改革及數字化平臺共建等協作方案;石獅市總醫院選派呼吸內科專家到清流縣總醫院駐點幫扶;南安市總醫院在將樂萬安鎮設立名醫工作室,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
三明市農業農村局組織11家企業攜菌菇、蓮子等110多款特色農產品亮相第十八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采購訂貨會;三明市供銷社在泉州舉辦“明品入泉·山海共鳴”消費幫扶農特產品展示展銷會,60余款三明農特產品成功入駐泉州國資陽光集中采購平臺;《三明特色農產品名錄》編印完成,收錄全市15類147家企業的318款產品信息。勞務協作方面,兩地共舉辦山海協作用工專場招聘會9場,提供崗位超5000個,助力群眾就業增收。
文旅融合發展勢頭迅猛。將樂縣玉華文旅康養集團與永春旅發旅游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隨后迎來永春首批415人研學團;永安市策劃“世外桃源·燕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春季千人專場活動,吸引泉州、廈門等地近2000名游客到訪。今年上半年,三明共接待泉州來明游客219萬人次,同比增長66.4%。文化創意領域,三元區巖前鎮與泉州漫魚動漫合作,圍繞萬壽巖文化開發鑰匙扣、雨傘、帆布袋等文創產品32款,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產品。
(全媒體記者 徐爾文 通訊員 陳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