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趙波,湖南人,35歲,佛山南海殯儀館入殮師,入行15年
科班出身,15年仍難解心頭壓力
通常,入殮師給逝者化妝只需掌握四種妝容:普通粉妝、油彩、微整容和特殊整容。箱子里還有縫合傷口用到的針線。有時,要用醫療專業用線為逝者縫合起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后一絲體面。
自己從未麻木,反而因為工作對這個世界更多了幾分珍惜。見過太多生離死別,我會更珍惜人生。
程丹剛入行時,趙波是她的師傅之一,如今兩人已成閨蜜。與半路出家的程丹不同,趙波是科班出身的入殮師。前日下午,剛剛結束當天第4場葬禮司儀工作的趙波出現在記者面前,32歲的她有張飽滿的圓臉,化淡妝,愛笑。
天性樂呵呵的趙波,因為職業,不得不常常忍住笑容,一臉肅穆。1997年,個性大膽的她做了個“石破天驚”的決定,瞞著父母報考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服務專業。
她入行的初心源自外公,“我外公對我特別好,他去世時就是按鄉下風俗,裝館、停靈了幾天就下葬了。我那時想,為什么不能多看幾眼我們愛的人?”
剛入行時也曾噩夢連連
趙波的母校是國內殯儀館入殮師的主要生源地之一,她在母校就讀時,殯儀系剛剛成立兩年,她們系宿舍單獨一棟樓,“其他系學生看我們的眼神,簡直像洪水猛獸。”
她介紹,殯儀服務專業的課程包括整容、化妝、禮儀主持、醫學解剖等多種與行業密切相關的內容,還有門是培養氣質和心理素質的課程毛筆字。
這個專業背負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趙波有位男同學因在廣州殯儀館遇到同鄉,他的家人知道后,直到現在仍不能接受他的工作。
趙波和同期的另外107位同學畢業后開始實習,第一次目睹遺體的樣子讓她至今難以忘懷,“當時就是渾身一顫。”
她說當年在實習基地深圳殯儀館,每年都會有批學生到來,師兄師姐手法純熟地給遺體清洗、整容、化妝,這讓剛開始進入陌生領域的趙波慢慢平復下來,“我想,大家都是這個專業的,他們可以這么輕松,我也可以。”但心理上的適應遠遠滯后于腦力上的調試。剛入行時,她也經歷了噩夢連連的狀態,曾在恐怖片里看過的各種僵尸、鬼怪也在夢里糾纏過她。
入行后一年多,趙波才真正適應新的環境:逝者、冷庫以及無形的壓力。
“你就站那邊,不要過來!”
2000年下半年,趙波被招進佛山南海殯儀館。彼時,南海殯儀館剛剛建立,除去正常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她每月還有兩到三次的通宵值班。“我們365天全天24小時上班,接到電話隨時都要去。”在國內殯葬業內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只有男性才可以斂尸,女性不可以,“所以他們比我們更辛苦”,她指指身邊正在忙碌的男同事。
老家在湖南的趙波,從業十五年至今過年只回過一次家。目前,佛山南海殯儀館有8個專職化妝師、9個專職司儀,但工作量依然較大,最忙時,需要兩三個遺體化妝師同時為一位逝者化妝。
但工作辛苦對趙波來說不算什么大事,真正困擾的是別人異樣的眼光。入行兩年時,趙波曾在商場和一位柜臺小姐相談甚歡,兩人此后常一起看電影、逛街,友誼持續了一年多。就在趙波慢慢放下心防時,偶然間對方在殯儀館見到她,從此再沒有聯系過她。
“她當時很驚訝地說‘原來你在這里工作’,我走過去,她說‘你站那邊,不要過來’。”之后,倍感傷心的趙波“出去填問卷都只說是在民政局上班,怕嚇到別人”。
不僅外人,有時,連逝者家屬對他們也心生懼意。趙波說,家屬們通常只會喊“哎叫你呢”或者“過來一下”,甚至有些人還會稱她為“燒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