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還要能產生效益才是好
第四個轉型,是我們向跨國企業轉型,從一個中國的大型企業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業轉型。兩年前并購美國的電影院線,并購英國的游艇,在英國投資酒店,包括每年都有我們自己有計劃的并購。這種轉型,當然參照系不能都跟我們相比,可能沒到那個規模,不一定有這個追求,我們到了這個規模,也有26年的歷史,我們希望成為百年企業,我們希望為中國企業爭光,樹立國際性品牌,所以我們想成為一個跨國企業,而且是世界一流的跨國企業,按照我們現在每年環比35%,我們從2015年以后,我們假設速度降到15%,速度降低一半,每年保持15%,2020年大概資產可能會接近一萬億,收入至少會超過6000億。這時候這個企業僅僅是一個中國的本土企業,這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那時候希望給自己定的目標,至少20%的收入來自海外,實際上應該是30,按照國際跨國企業的定律是30%來自海外,才真正成為跨國企業,但是我們不敢提那么高的目標,因為摸著石頭過河嘛,所以我們希望那個時候至少20%,以后逐漸逐漸成長起來,可能更高的比重來自海外。
現在企業文化已經有了一點變化,我們公司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外國人,特別我們的文化集團,特別我們的文化旅游院,特別我們的投資部門,我們很多部門都是相當部分是老外,各種語言,各種地區的民族,這種交流,對文化是有啟迪作用的,第四次轉型萬達才剛剛開始,這四次轉型,前兩次已經成功,第三次正在進行當中,第四次轉型才剛剛開始。
正是由于我們這種不怕折騰,持續折騰這種勁頭,才使得這個企業保持一種持續的核心競爭力,萬達才有現在的速度和規模。我用萬達四次轉型的發展歷史告訴大家,你的企業真正想成為一個大型企業,或者成為一個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不能滿足于現狀。第一要創新,敢于創新,持續不斷的創新。這四次轉型,就是四次大的創新,小的創新,技術層面的創新也是可以的。
我始終在講,商業模式的創新要源于它的作用和產生的效益,遠遠大于基礎層面,管理層面的創新,商業模式轉變了,產生的威力大得不得了。所以說就是要不斷的創新,同時在創新當中要提煉核心競爭力,不是新就是好,新還要適度,新還要能產生效益才是好的東西。
我就用簡短的時間,用萬達的發展歷程,來簡單解釋萬達為什么發展得這么快,也發展得比較好的原因,就是四次轉型的結果,和持續創新的結果。時間關系我就先講到這里,謝謝。
提問:我是做零售連鎖的,零售行業進入三高一低的時代,這里面核心的問題是高房租的持續上漲,您是做商業地產的,您認為這種高房租持續上升的趨勢,什么時候能夠緩解?如果我們做零售的話,有什么辦法能夠把不利的因素能夠化解?
王健林:高房租的趨勢解決不了,而且還是一個持續的趨勢。
提問:多長時間?
王健林:持續至少幾百年。為什么呢?大家想一個道理,20年前的租金一個月給10塊錢,高房租,現在100塊錢租不到。但是你要到英國,你到法國,日本,香港去看看,香港前兩天剛剛有一個報告,20多平米一個小店,當然是個例,在銅鑼灣20多平米,年租金200多萬港幣,他能承受嗎?他居然就是賣一般的東西,飲品,他每天賣幾萬份,他能承受。
我們中國好的城市里,商業步行街,一平米2000塊錢有得是。不動產價格在升格,投資人,過去一萬塊錢一平米,過了10年5萬塊錢一平米,他一定要有一個基本的回報率,比如5%才能承受,所以造成了資金不斷的上漲。你指望我要做零售,租金下來我才能成,這個企業一定要死掉。
我覺得零售要解決,就是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零售企業,所有的企業,都要電商化,互聯網化,要有電子商務的思維,線上線下結合,同時可能要從自己的行業,我不知道你做哪個零售企業,可能要創新,來提高核心競爭力。
比如同樣賣服裝,你是買了服裝再來賣,就不如自己創立一個品牌,提高附加值。零售企業肯定是非常困難的,在所有國家都是這樣的,越來越困難,可能完全的買賣的,比如說將來相當一部分要轉移到電商上去,比如服裝,電器,家具,真正在實物店的大量的是體驗性的,文化類的,娛樂類的可能還會生存得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