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來,莆田市城廂區法院嚴格落實全省“六個專項治理”中關于執行工作的要求,主動作為、積極創新。在“執行難”問題專項治理工作中,努力破解被執行人下落難尋、財產難找、規避執行、財產難處置等難題,突出執行強制性特點,不斷加大執行力度,最大限度實現當事人合法權益。

當事人向執行干警贈送錦旗

執行局召開信訪聽證會,就一執行異議糾紛進行審理
打造執行“鐵軍” 逐案逐件排查
“為全面打響破解‘執行難’戰役,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打造一支執行鐵軍!”城廂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志權說道。
為此,該院黨組成立清理執行積案活動領導小組,下設執行案件清積辦公室,執行案件清積辦公室負責清理積案的統一領導、管理、協調工作,辦公地點設在執行局。同時,按照省高院和市法院的要求,該院切實加強執行指揮中心建設,為每個執行員配備了單兵設備,確保對執行過程進行全程錄音錄像,做到“一案一光盤、每案必留痕”。為擴充隊伍,該院還招聘了多名執行助理,并安排協警協助執行,有效緩解執行中“案多人少”的矛盾。
為明確破解“執行難”具體工作目標,執行局組織專門人員對全院未結執行案件梳理,并登記造冊,對符合清理對象的案件逐案逐件進行排查。今年來,共排查擬清理的歷年積案共8307件,未結標的合計265417萬元。
此外,為做到“底數清、目標明”,該院對案件進行分類統計,區分涉金融、涉民生、涉黨政等各種類型;開展“執行款專項清理”行動,共清理建院以來未退的執行款136筆、259.37萬元。同時,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整治“執行難”的行動方案》,有計劃、有步驟推進解決“執行難”問題。
以信息化破題 用網絡化破解
信息化建設是打贏執行戰役的重要手段。為強化執行力度,該院注重加快執行信息化建設,暢通最高院“總對總”和省高院“點對點”網絡查控體系,用足用好銀行、公安、民政、工商、淘寶、證券等信息查詢和人員、車輛布控手段,改變“登門臨柜”查人找物的傳統模式。今年來,該院通過“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發送查詢指令209031次,涉及案件2815件,涉及被執行人3306人次;涉及金融機構存款、涉及車輛4170部、涉及房產12741處、涉及土地9771宗、涉及工商法人登記企業3018個;發送涉金融機構控制指令1179次,涉及存款金額人民幣6562.04萬元;開創性地使用最高院“總對總”查控系統凍結了被執行人林某強開設在云南昆明的銀行賬戶4萬余元,提高了執行效率。

“司法拍賣具有信息發布廣度大、拍賣效率提高,競價更為充分、以及互聯網司法拍賣過程不需繳納拍賣傭金等優勢,因此我院注重加快推進網絡拍賣業務,有序開展網絡司法拍賣房屋、車輛業務。”該院法官說。今年來,該院通過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進行網絡司法拍賣30次,涉及房屋及車輛合計16件,成交13件,成交轉化率為92.86%、平均溢價率為32.89%,網拍完結率為87.5%、成交金額為1175.60萬元,為當事人節省拍賣傭金約58.78萬元。目前已經進入拍賣程序的房屋共有11套,標的額達1100萬元。

開展“執行大會戰”行動
“對于拒不執行法律生效判決、裁定的被執行人,我們采取多種手段嚴厲打擊,打消其僥幸心理。”該院執行局局長曾可嘉說道。該院通過福建政務網、全國法院執行案件管理系統推送失信被執行人及失信企業法人2898人次,對失信被執行人及失信企業法人形成全覆蓋的信用懲戒。同時,借助法院官方網站、LED公告屏幕實時滾動播出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公開失信被執行人頭像,還在全市法院首創在金融機構發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最大限度擠壓被執行人的失信空間。
為防止失信被執行人“跑路”,該院提高限制出入境措施力度,并與公安機關聯合布控,查找被執行人;與檢察院協作,聯合打擊拒執犯罪。今年來,該院共發送5人次的限制被執行人出入境的指令,通過公安布控系統布控10名被執行人,移送公安機關偵查涉嫌拒不執行犯罪線索2件。
12月16日上午,該院在省法院的統一指揮調度下開展“執行大會戰”行動,共出動干警27名、警車4部,拘留4人。經督促調解,共和解履行4件,到位標的28.5萬元。今年以來,該院共采取司法拘留67人次,形成打擊失信被執行人的高壓態勢。
突破傳統模式 確保廉政高效
“這就是我的地,我圍起來怎么了!”許某情緒激動,扯起袖子往前邁了兩大步,馬上被幾名執行人員勸住,及時熄滅了一場“戰火”。原來,東海鎮某公司與許某因兩間店面所有權及1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權歸屬引發侵權責任糾紛,城廂法院一、二審判決許某應拆除圍墻,恢復原狀,并把占用的1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權歸還某公司。判決生效后,許某拒不履行。于是,某公司申請強制執行,雙方矛盾更加激化,甚至因此組織人員多次斗毆,積怨較深。

城廂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志權主持召開“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推進會
“如果傳統思維強制執行可能引發持續斗毆事態,危及企業生產及當地社會穩定,甚至會出現人員傷亡。”該院認真分析了案情及雙方當事關系變化特點,分管領導、執行局長坐鎮運籌,科學謀劃、周密實施。一方面由執行庭會同靈川法庭聯動調解,多次上門入戶做雙方當事人的法律疏導和人性化勸導工作,并實地勘察,尋因溯源,對糾紛的性質和產生背景進行深入、全面地調查,就地梳理雙方爭議焦點及引導協商解決糾紛;另一方面協調當地鎮、村、司法所、派出所領導,整合可協助調解資源,多途徑協同疏導、多人次說服勸導,法、情、理、俗多措并舉。最終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并按時交付履行,被執行人許某向某企業自愿騰空歸還所占用的兩間房屋,申請執行人某企業支付25萬元作為補償。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冰釋前嫌。正是城廂區法院創新運用了執行和解工作方法,才促使這一矛盾尖銳的糾紛案件執行和解,從而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城廂區法院執行局首創在金融機構曝光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執行法官開展反規避執行普法宣傳并接受群眾咨詢
今年來,該院成立執行舊案組,抽調副局長及執行員各兩名,專職處理2013年以前的執行積案共6052件。對2014、2015年度的執行積案共2065件由原經辦人進行包案負責,并對涉金融案件、涉信訪案件、涉民生案件等優先提起查控。今年來,已提交金融機構作為申請執行人的執行積案共1245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1245件1298人。截至8月1日,已督促實際執結64件,執行到位人民幣366.75萬元。
“在案多人少的背景下,我們著眼于從內部著手集約化管理,提高執行效率。”該局每天輪流安排一名執行干警從事涉不動產登記材料送達工作,執行干警下鄉需提前一天進行報備,對路線進行整合優化。
“為了更好地保障執行工作的開展,我們還實行了網格化分案、規范工作流程等措施。”曾可嘉介紹道,網格化分案即在統計的基礎上,實行每個執行員包片2-3個鎮街或縣區執行案件的辦法。一方面使執行分案更加規范,杜絕隨意性,同時有利于執行員與當地鎮街、村居配合,提高送達及執行效率。針對新收案件、房屋處置、車輛拍賣等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流程,便于執行員操作,同時便于督促檢查,防止疏漏。為確保廉潔執行,該院每周一召開廉政例會,強調廉政要求,及時敲鐘拉袖,同時設立執行廉政監察員,對案件開展實時督查,并規定每個執行案件均須填寫《廉政事項自查表》和《監察工作日志表》,否則不能結案。“我們還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必須主動接受監督,對檢察院發出的司法建議書及時予以答復,做到有錯必改。有拒吃請、拒收禮品、禮金等情況都要進行登記然后統一上報監察室。對于執行不力、進展較慢的,由執行局領導進行約談,及時督促并限期整改。”曾可嘉說道。
據統計,2016年以來,城廂區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3391件(不含舊存240件),同比增長90.07%;執結案件3455件,結案率123.04%,實際執行到位8072萬元;執結立案日期為2015年12月31日之前的舊存積案6670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記者 林振華 實習生 陳漢兒 通訊員 曾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