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莆田市荔城區檢察院把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檢察工作的根本標準,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898人次,辦理刑事申訴審查案件46件,用愛心贏得群眾的信任,用正氣維護法律的尊嚴,實現涉檢信訪零積案,真正架設起檢民“連心橋”。

檢察官向群眾發放宣傳材料
每一場宣傳
只為讓您更了解
“您好,我是荔城區檢察院的干警,我們正在開展舉報宣傳活動……”今年8月,在炎炎烈日下,荔城區檢察院干警冒著酷暑向路人遞去印有“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字樣的宣傳袋,路人翻開《舉報須知》《老百姓的“保護傘”——反瀆局》《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進社區》《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進農村》等材料仔細閱讀,并不時向干警咨詢。
為了讓群眾更加了解檢察院的工作,荔城區檢察院通過在轄區鄉村、社區、機關、企業、學校等地方有計劃地設立宣傳點,張貼宣傳掛圖,發放宣傳資料,向群眾面對面開展宣傳,接受群眾咨詢。同時結合檢察長預約接訪、下訪巡訪等活動,受理群眾舉報、控告、申訴,促進涉檢信訪積案化解工作。
“開展舉報宣傳活動不僅使檢察機關走進人民群眾,傾聽群眾呼聲,更能增強廣大群眾同腐敗現象作斗爭的決心。”該院控申科科長林永忠介紹。
近年來,該院共發放宣傳材料30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200余次,擴大群眾對檢察機關的認識度,充分發揮群眾在反腐敗斗爭中的重要作用。
每一次救助
只為讓您更溫暖
荔城區拱辰街道居民李某星家庭困難,偏又遭遇不幸。
家里的重要勞動力——李某星的兒子,在一次坐彭某駕駛的無證三輪摩托車途經荔梅小區豐美路時,從三輪車上墜落死亡。莆田市中院判決彭某賠償李某星44.5萬元。但彭某并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只支付了500元,余款未執行到位。
李某星萬分傷心,不僅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傷心,還有家里重要勞動力的失去,讓李某星原本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荔城區檢察院控申科干警在了解情況后,主動幫其申請了2萬元的國家司法救助金。“謝謝檢察官,謝謝你們!”拿到救助金的那一刻,李某星悲傷的心里,有了一絲絲溫暖。
近年來,荔城區檢察院共開展國家司法救助案件22件,發放救助金43萬元,有效地幫助了一些被害人。如今,該院已初步形成體現被害人不同特點的個性化、差異化、長期化救助體系。
每一次調解
只為讓您更和睦
趙某是荔城區北高鎮的一位村民,她的丈夫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移送荔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而被害人正是趙某的弟弟。趙某和弟弟因為自家田地糾紛發生口角,她的丈夫將弟弟打成了輕傷。一邊是丈夫一邊是弟弟,趙某來到荔城區檢察院,希望檢察官能夠幫幫她,讓二人和好如初。
因為案件的特殊性,承辦人小彭隨即同被害人取得聯系,從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兩方面認真細致地展開思想引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被害人表示愿意原諒姐夫的傷害行為,該院據此對趙某的丈夫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近年來,荔城區檢察院共開展刑事和解52件,促進了社會和諧,達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辦案中能把法理、情理、事理說透,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矛盾,變‘結案了事’為‘案結事了’。”該院郭紫棋副檢察長如是說。
(本報記者 陳琦 通訊員 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