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莆田城廂區常太鎮莒(jǔ)溪,是國家4A級景區,同時該處位于莆田市的飲用水源東圳水庫上游。過去,由于景區缺少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生活污水未充分處理就排放,不但造成景區污染,更是影響了東圳水庫這個“大水缸”。記者昨日獲悉,今年城廂區政府將九龍谷景區污水處理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下撥生態補償資金,建設三座污水處理站,預計年底可投用。
項目原本上月完工 受臺風等影響延期
據城廂區環保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總投資303萬元,將建設污水深度處理設施,建設污水管網5公里,小型污水處理站3座,分別在九龍谷酒店區域、大門公廁、媽祖閣公廁。記者了解到,按照項目規劃,工程本應該在10月份完工。
“大門公廁、媽祖閣公廁污水項目在臺風期間被暴雨沖毀,需對受損部位進行清理、搶修。”有關負責人介紹,臺風季過后項目進展較順利,目前已完成投資228萬元,九龍谷酒店區域、大門公廁污水池等土建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設備已加工制作完畢,擬于11月底前完成安裝。
不過,媽祖閣公廁污水項目因征地問題與當地村民協調,施工進度相對滯后,擬準備11月底前完成土建施工,設備也已加工制作完畢,土建完工后即可進行設備安裝。
位于飲用水源上游 獲110萬生態補償金
在去年進行的全省環保大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九龍谷景區存在污水外排現象,對景區水環境造成污染,環保部門當時就責成管理單位對風景區污水進行收集和處理后綜合利用。
“九龍谷位于東圳水庫上游,污水外排也會影響到飲用水源。”城廂區環保局工作人員楊女士介紹,沒有專業的污水處理設備時,景區工作人員及游客日常產生的生活污水一般只經過簡單沉淀,會對水體造成污染,繼而影響到飲用水源。因此景區污水處理設施項目不但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還獲得了市生態補償金110萬元。
據介紹,莆田市生態補償資金在2011年設立,主要用于飲用水源地植樹造林、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等生態保護工程及運行維護,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及運行維護,截至去年已累計下撥生態補償資金約3億元。(記者 林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