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與服務深度融合
今年來,莆田市集中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問題治理行動,大膽創新,提出“3946”治理機制、“一歷(卡)五單”銜接機制和推進專項治理與網格服務管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套“莆田經驗”,有效推進專項治理取得實效。

專家正在為疑似患者進行疾病鑒定和危險性等級評估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審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致人死亡案件1起1人,肇事肇禍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建章立制 讓底數更明
“截至9月30日,全市共排查發現疑似精神障礙患者12467人,組織開展危險性評估9365人,其中3級以上患者698人。”莆田市綜治辦相關負責人對本市的疑似精神障礙患者的人數非常有底。
心里有數,源于莆田市建立的責任排查機制、通報對比機制和評估鑒定機制。
每季度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都要牽頭組織派出所、民政辦、殘聯、衛生院等職能部門開展聯合專項排查,全面排查、發現和掌握轄區內精神障礙患者特別是3級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及有肇事肇禍行為患者底數情況。
“排查完,還要和派出所結合日常業務工作,5個工作日內相互通報將新確診的3級以上的高風險患者情況和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情況信息。”莆田市城廂區鳳凰山街道綜治辦王宏群說。
最后由莆田市衛計委針對排查情況,統籌安排精神醫療專家下基層開展評估鑒定工作,逐人確定風險等級(0-5級),建立風險等級電子檔案并錄入排查臺賬,為分類落實管控救治服務提供依據。
網格管理 服務更到位
今年8月26日,莆田拱辰派出所派出所接到某小區網格員報警稱:一名小區業主從樓上扔砸物品,疑似精神病患者。民警立即到達現場,核實此人長期有抑郁癥,性情暴躁,民警在勸說無效后,果斷將其制服。
民警及時到場,得益于莆田市網格服務管理的優勢,政府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篩查隨訪工作作為城鄉社區網格員的一項基本職責,通過散落在全市大街小巷的2701名單元網格員每天不間斷的巡查走訪,全面掌握發病隱患,及時預警報告,跟進穩控措施。
為了讓服務管理到位,莆田市規范“清單式”管理,明確重點對象管理服務工作專班,把確診評估三級以上患者、長期獨自居住患者和強制醫療對象納入救治管理服務視線,目前全市54個鄉鎮(街道)均已建立三類重點對象的“管理清單”,三級以上患者“隨訪清單”698人。
多元聯動 保障更貼心
“我們每季度都要召開由綜治、衛計、公安、民政、財政、殘聯等部門領導組成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局際聯席會議。”莆田市綜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除此之外,莆田市還積極強化求助保障和基礎保障,讓治理基礎更夯實。
“感謝政府,讓我們有了經濟保障,解了后顧之憂。”日前,莆田荔城區新度鎮陽城村一精神病患者家屬在和鎮政府簽訂有獎監護協議后高興地說,“雖然政府每年給予3600元獎勵補助不算多,但是對我們經濟困難的家庭來說,卻是非常及時的。”
“這些措施可以讓患者放心地養病,使患者家屬安心地照顧。”新度鎮綜治辦陳建新很有感觸地說。
截至目前,莆田市已簽訂以獎代補協議300份,并將進一步發動符合條件患者及家屬參與協議簽訂,確保居家監護責任落到實處。(本報記者 林振華 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