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要求對銀行卡開卡數量、銀行自動柜員機(ATM機)向非同名客戶轉賬到賬時間進行限定。
記者了解到,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今年莆田市設立了反詐騙中心,截至8月底,莆田市共立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詐騙案件1266起,抓獲嫌疑人271名,封停銀行賬戶13361個,追贓挽損金額達790萬余元。

同一人開借記卡不超過4張
根據《通告》規定,同一客戶在同一商業銀行開立借記卡原則上不得超過4張。從今年12月1日起,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Ⅰ類銀行賬戶,在同一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Ⅲ類支付賬戶。“電信網絡詐騙不法分子往往會開設多個賬戶分散詐騙資金,讓資金不易追回。”人行莆田市中心支行結算中心張先生說。
據了解,個人銀行賬戶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其中Ⅰ類賬戶是功能最全的賬戶,能為儲戶提供存款、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產品、轉賬、消費和繳費支付、支取現金等服務;Ⅱ類戶不能存取現金、不能向非綁定賬戶轉賬;Ⅲ類戶僅能辦理小額消費及繳費支付。
“同一個客戶開借記卡不超過4張,但開立的多屬于Ⅰ類賬戶,根據《通告》,客戶必須要合并、削減手中的Ⅰ類賬戶。”某銀行大堂經理林女士介紹,這可能會對儲戶有一定影響。
新規可防被騙資金被迅速轉移
《通告》明確,從2016年12月1日起,通過ATM機向非同名客戶轉賬,24小時后到賬。人行莆田市中心支行科技科陳科長告訴記者,在很多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受害者都是通過ATM機給詐騙人員轉賬的。
目前,持卡人通過ATM等自助柜員機轉賬,在同一家銀行內向非同名賬戶轉賬,資金都是瞬間即到,即便是跨行轉賬,通過銀聯卡轉賬也是實時到賬,不法分子往往在受害者的資金到賬后迅速轉出,等受害人回過神來,資金可能早已經被轉移了。“新的規定可防止電信網絡詐騙犯迅速轉移資金,為追回被騙資金留下時間,有利于更好地保證市民的資金安全。”陳科長這樣表示。
招行理財師劉清山表示,如果客戶有正常的非同名即時轉賬需求,除自助柜員機轉賬外,也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柜面等渠道辦理轉賬。不過,也要提醒市民注意,謹防不法分子要求受害者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進行即時轉賬實現詐騙。
□提醒
發現受騙立即報警 警方可緊急止付
今年4月,莆田市成立了反詐騙中心,通過專職聯絡員專線電話,開展緊急止付、快速凍結涉案銀行賬戶、及時關停關閉涉案電話號碼等日常工作。該中心成立以來,已受理處置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00多起,封停銀行賬戶超過1.3萬個,凍結賬戶61個,凍結金額300多萬元。而截至8月底,莆田市共立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詐騙案件1266起,破案189起,摧毀團伙27個,抓獲嫌疑人271名,追贓挽損金額達790萬余元。
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自身基本的防范意識和識破詐騙的能力,當發現遭受詐騙后,要保存好匯款或轉賬時的憑證并立即報警,警方可憑這些信息對嫌疑人的銀行卡進行緊急止付,盡可能幫助受害者挽回損失。(海都記者 陳盛鐘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