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昨獲悉,荔城區率先建立農資監控平臺并投入運行,對農藥、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的批發及銷售過程實行“電子監控”,讓農資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監管更有效。
據悉,經銷商將農資產品的名稱、生產廠家、登記證號、價格等信息輸入監控平臺,生成條型碼。這條型碼就相當于農資產品“身份證”。當有農戶前來購買農資產品時,經銷商掃描該條形碼,產品信息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一目了然,農戶們買得更放心。
而在該區農業局的農資監控室里,大屏幕上匯總了轄區內農資經營店錄入的農資信息,各店的銷售情況也實時監控。據介紹,該農資監控平臺的上線,讓農資監管首次實現了網絡化。全區目前有32家農資經營店,在平臺運行前就組織這些店主進行培訓,掌握平臺操作技術。經銷商要及時對農資產品進行登記備案,這是平臺監管最基礎的工作。如果沒有登記備案,平臺的監管功能就得不到發揮。為此,執法人員將農資監管平臺和日常巡查工作相結合,防止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