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區作為平潭創城的重要“陣地”,其環境衛生廣受群眾關注。但舊城區人口稠密,歷史遺留死角根深蒂固,環境衛生問題十分突出。近日,潭城鎮集中火力對老城區存在的諸多歷史遺留“頑疾”逐一清除,改善城區環境衛生問題,讓老城區重新煥發新活力。

瑞龍莊居民樓之間的矩形菜園子被清理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凈的水泥地
“清違”從主干道延伸至小巷
作為城區的“里子”,背街小巷內的環境衛生問題是創城工作的重要內容。潭城鎮創城小組成員黃郁灃向告訴記者,潭城鎮各村居的二重街和小巷子衛生是由當地居民們各自負責,部分居民環保意思薄弱,長此以往,積下了不少垃圾,這些垃圾分散在各個角落,成為老城區難以根除的“頑疾”。
穿過城東社區西湖莊的巷子,出現在眼前的竟是一處120平方米、二層樓高的雞鴨棚,雞鴨棚附近還散落著不少垃圾,而不遠處,200多平方米的菜園子也甚是惹眼,菜園子一側堆滿了廢舊木板條、碎石、廢紙皮等。居民念先生告訴記者,這些立體雞鴨棚和菜園子是原來老居民搭蓋的,不僅如此,附近居民還在自家周圍的空地上圍起小柵欄,養雞鴨、種菜。
無獨有偶,在轅門社區、右營社區等其他社區街莊內,樓道口垃圾、自建房前私搭亂蓋也甚是嚴重,創城工作組正兵分多路、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個街莊進行清理。
“此次清違,我們共清運了1099車垃圾。”黃郁灃說。
荒廢了18年的菜園子得以清理
“我們小區是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多年來,小區的環境衛生問題一直難以根治。”在瑞龍社區瑞龍莊,林阿姨帶領記者走訪這座小區。記者看到,這座小區每兩座樓房之間,都有一塊矩形菜園子,這個怪象,在其他小區里不曾見過。
“這些菜園子已經存在18年了,不可能清理得了。”小區居民念阿姨擺了擺手無奈地說,現在年輕人都不種菜了,所以這些菜園子大多荒廢了,還堆滿了垃圾,這讓小區環境變得很糟糕。
而在舊城區城北村農中西蓮山地段,一處規模宏大、面積達2650平方米雞鴨舍成為二十年來城北村的“風景線”,雞舍、鴨舍密布,對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市容市貌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樣,在白鷺社區豪華酒店背后,一排約150米長的鐵皮房擠占街巷三分之一的面積,記者了解到,這些私自搭建的鐵皮房已經長達數年之久。
“我們此次拆除的違章建筑、養雞(鴨)棚(場),菜圃以及清理整治房前屋后的違搭亂蓋等,大都已經有些‘年限’,少則數年,多則幾十年。”黃郁灃說,截止到日前,舊城區共拆除并清理整治的面積為10298.81平方米,為群眾騰出大片面積。
舊城換“新裝”群眾頻點贊
“平潭要創建文明城市,環境衛生亂象一定要解決。”城東社區居民念先生說,從8月末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就說要整頓這些“老大難”的環境問題,我聽說,家附近的那片禽舍要拆了,心里很是高興。
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的住宅附近有不少雞鴨棚,此前反映了很多次,社區工作人員也幫忙做協調工作,但雞鴨舍仍是無法徹拆除。除了雞鴨舍外,菜園子也比比皆是,導致城區住宅區變成了“鄉村僻野”。
自從城東社區啟動創城主題清違后,念先生還專門趁周末休息時間出來幫忙,即便到了晚上6點,念先生仍和社區工作人員一塊,清理現場遺留的垃圾。
“違搭亂蓋確實很影響市容市貌,小區外經過整改和種植綠化后,環境比此前好太多了。”城北小區居民林云芳說。
“這段日子,萬順路旁的垃圾減少了,廢舊木材、維修店門口的破舊輪胎等也都不見了,我很明顯地感覺到身邊環境正在慢慢改善。”平潭一中學生李清說,城區人口多,垃圾量大,各種亂象處處存在,我們每一個平潭人都應該樹立環保意識,共同維護城市的干凈整潔,還城市應有的一片“凈土”。(記者陳云花/文林映樹/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一味鄉愁 四海知音——看“莆田”餐廳如何2025-11-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