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寧德市大黃魚產業協會正式成立,并發布全國首個高品質大黃魚等級評價體系——這不僅是一次行業自律的宣言,更是產業從規模優勢向品質引領躍升的關鍵一步。“我們將以協會成立為新起點,凝聚行業智慧,強化標準引領,推動寧德大黃魚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傳統養殖’向‘數字漁業’轉型,從‘區域品牌’向‘國家品牌’跨越。”協會會長尤信鈴在成立大會上鄭重承諾。
2024年,寧德大黃魚產量達21.49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約80%,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如今,已形成“福鼎種業支撐、霞浦規模領先、蕉城鏈條完整”的協同發展產業格局。站在新起點,寧德正回答一個時代命題:如何讓這條“國魚”“游”得更遠、更鮮、更值錢?
養殖
黃魚住進“大別墅”
“打起精神來,仔細看看網衣有沒有破損,魚兒有沒有異常……”清晨6點,西礵島海域泛起薄霧,6名養殖工人登上離岸20公里的深水網箱開始每日巡檢。
這片水深30米的純凈海域,是福建夏威海洋牧場有限公司打造的規模化深遠海牧場,也是福建省目前離岸最遠的規模化大黃魚深遠海生態牧場。不同于傳統高密度網箱,這里的20口重力式深水網箱每口周長90米,每立方米只養4條大黃魚,不僅抗風浪性能提升3倍,單箱養殖容量更達到傳統網箱的15倍。
“傳統近海養殖網箱相當于是擁擠‘小套房’,而我們的大黃魚則是住進深海‘大別墅’。”公司董事長蔡述秋對深遠海養殖的好處如數家珍,遠海水流湍急、水體交換快、遠離陸源污染,魚病少、運動足,肉質緊實鮮美,幾近野生。
更令蔡述秋驕傲的是矗立海面的多功能海上工廠——“東海良滄號”平臺。“該平臺24米長,集初加工、低溫急凍、冷鮮儲存區與員工生活區于一體,從捕撈到加工只需30分鐘,可以實現第一時間鎖鮮。此外,其搭載寧德時代定制新能源系統,可以實現太陽能儲能與為冷庫供能的完美匹配,綠色又高效。”
近年來,寧德市持續優化海上養殖布局,大力推動網箱養殖“內轉外、淺轉深”,2025年以來,已在福鼎、霞浦等外海海域新建深水抗風浪大網箱592口。
乘船經過蕉城區三都象溪、霞浦縣北壁鄉東沖口等海水養殖產業區域,沿途不時可見緊密相連的新型塑膠深水網箱組成的漁排,養殖戶不時穿梭其間投喂飼料,競相逐食的大黃魚在水面上激起陣陣水花。
“近年來,政府通過推行持證養殖、規劃養殖區域、清理海上垃圾、推廣新型深水大網箱以及上門指導養殖技術等舉措,讓養殖環境不斷變好。”大黃魚養殖戶向記者介紹。
這種“慢養之道”帶來的品質蛻變正在顯現:西礵島有機大黃魚歷經1100天生長周期,以無抗生素認證和有機產品認證贏得市場認可,今年10月更入選有“農產品界的米其林”之稱的熊貓指南榜單——這是市場對“寧德品質”的肯定。
加工
一條魚的N種可能
在霞浦福寧港漁業有限公司(下稱“福寧港”)的智能化車間,大黃魚正經歷一場“華麗變身”:全自動清洗線上,大黃魚排隊“洗澡”后,被送入自動開背去鱗機接受處理,再經過腌制分揀、速凍包裝等環節,就變身成為美味的黃魚鲞產品。
福寧港負責人翁雕生于“黃魚世家”,不安于只從事傳統的養殖、銷售,頭腦靈活、敢闖敢試的他辦起公司,搞起加工,產品從“1.0”的冰鮮黃花魚,到“2.0”的半成品黃魚鲞,如今已進階到“3.0”的精深加工。公司產品線上,免漿黃魚片、金湯酸菜魚、黃魚丸、黃魚餅、黃花魚魚籽等新品琳瑯滿目,真正實現“一魚多吃”,為公司帶來更多年輕客戶。
“家人們,今天我們來到寧德霞浦,為大家精選優質黃魚產品……”采訪當天,來自鄭州的主播“老家農鋪”正在直播間熱情推介。記者注意到,主播手上的每個產品包裝上都自帶溯源二維碼。翁雕介紹:“掃碼就能看這條魚從育苗到加工的每個環節,消費者吃得更安心,透明即是信任。”
而今,這家年產值3億元的龍頭企業,已構建起覆蓋養殖、加工、銷售的完整鏈條,二期標準化廠房明年也將投用。據介紹,福寧港公司已與東南亞市場的華人超市建立合作,將為公司注入新活力。
在三都港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大黃魚則被“吃干榨凈”。公司引進多套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檢測儀器,并加大綜合水產品精深加工創新研發投入,在原有菜式基礎上,開發出供應兒童、老人的去刺黃魚柳,并利用魚頭、魚骨熬制魚湯,此外還提煉魚肚、魚皮中的高蛋白用于加工魚飼料,全鏈開發讓附加值倍增。
為推動黃魚深加工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寧德全面實施大黃魚收購前預檢制度,年均檢測上市大黃魚超5000批次,從源頭守護產品安全;積極推動大黃魚產業三產融合,構建現代化加工流通體系,大黃魚行業現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6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31家;快速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培育出“三都港”“趕海父子”等代表性企業,讓大黃魚“游”進尋常百姓家。而今,寧德黃魚產品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各地,出口歐美、東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大黃魚產銷中心。
推廣
把品牌打得更響亮
北京金融街的寧德大黃魚體驗中心里,158元/斤的冰鮮黃魚正改寫行業價格認知。這背后是寧德市十年磨一劍的品牌長征:2005年注冊原產地標志,2012年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2年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3年斬獲“大黃魚美食地標城市”稱號。
文化賦能讓品牌建設更具生命力。當前,一年一度的大黃魚產業宣傳推廣活動已成為現象級IP:“萬名鮮客品國魚”解鎖冬日里最“鮮”,隨手刷就是主播都在安利的“國魚之光”,京東淘寶大促活動更是讓“大黃魚自由”走進千家萬戶。
此前成功舉辦8屆的大黃魚產業宣傳推廣活動精彩時刻同樣讓人記憶猶新——發布中國大黃魚標識和“寧德大黃魚”吉祥物、舉行寧德大黃魚高鐵冠名首發儀式、公布《寧德大黃魚產業發展白皮書》大黃魚公共品牌標識以及“大黃魚之歌”……這些創新舉措,使寧德大黃魚的品牌價值從2015年的38.6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超200億元。
標準化建設成為品牌提升、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此前,寧德市便陸續推出具有行業話語權的《養殖大黃魚等級規格》等10余項標準。2025年,寧德市又發布《大黃魚預制菜生產規范》等3項團體標準,推動產品向標準化、品牌化邁進,以標準話語權筑牢品質護城河。
第九屆寧德(霞浦)大黃魚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即將啟幕。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鄭進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本屆大會創新‘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模式,已對接60多家采購商和餐飲企業。”大會期間將同步舉辦國魚烹飪創新大賽、萬人品鑒活動,并啟動“黃魚一條街”文旅項目。
當前,寧德市正全力打響“大黃魚”核心IP,通過打造大黃魚文化體驗中心、大黃魚博物館等特色載體,培育大黃魚文化節、美食節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讓“大黃魚”成為寧德具有辨識度的城市符號和城市印象。未來五年,寧德將錨定大黃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0億元的目標,致力打造全球大黃魚產業的科技研發、標準制定、檢驗檢測、貿易物流和文化傳播五大中心,讓這條金色“國魚”不僅“游”進國人餐桌,更“游”向世界舞臺。(福建日報記者 周佩青 通訊員 顏晨曦 朱世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