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二屆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在福州圓滿落幕,這是福建連續兩屆舉辦這一國家級賽事。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32支代表隊、343名選手齊聚榕城切磋觀摩,提升數字技能,擁抱數字浪潮。
當今世界已進入數字時代。隨著云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迭代升級,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格局正加速重構。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24年達到10.4%,首次突破這一重要關口。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深度賦能千行百業。到2024年底,我國已建成3萬余家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2025年,福建的數字經濟“獨角獸”“瞪羚”創新企業達350家。產業數字化轉型,讓更多行業有機會“點數成金”,也呼喚越來越多的“數字工匠”。
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提出“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從2000年“數字福建”啟航,到數字經濟規模躍升至2024年的3.2萬億元,福建用25年的戰略定力培育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沃土,也為這場“數字練兵”搭建了舞臺。
在此背景下,本屆大賽圍繞創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通過廣泛開展數字領域競賽,加強職工數字技術技能培訓,大力培育數字工匠人才,旨在為企業創新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數字中國建設奠定強大產業主力軍基礎。
這個國家級賽事,給福建帶來了什么?
其一,它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平臺,助力福建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從首屆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兩位福州選手,已雙雙躋身大國工匠人才名單,他們的成長軌跡充分證明了賽事對人才培養的催化作用。陳照春,首屆大賽的機器人工種全國冠軍,帶領團隊完成56項技術革新,解決了大型化特種設備電磁兼容測試的行業難題;“90后”姑娘王小穎獲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員工種冠軍后,加快成長為公司技術骨干,在建筑設計和施工中攻堅克難。
其二,賽事帶來的“鏈式反應”正在福建的產業土壤中持續發酵。
首屆大賽聚焦的焊接機器人、BIM技術、無人機等工種,已經在福建產生了顯著的產業帶動效應。以無人機產業的迅猛發展為例:福州啟用無人機(系統)孵化器,打造集創新、研發、設計、制造、應用于一體的無人機智能產業應用基地;全省首個低空經濟小鎮——“榕創匯”無人機小鎮正式啟用;全省首條城市無人機物流航線開通……福建在低空經濟領域邁出了堅實步伐。
本屆大賽聚焦“提升數字技能,更好發揮主力軍作用”主題,緊扣當前產業升級、技術革新的現實需求,設置了3個決賽工種和2個觀摩工種,通過理論考核、實操競技、場景應用等多維度比拼,全面檢驗選手的數字技能素養,并集中展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應用成果。
兩年來,許多數字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明顯拓展,與全產業鏈的結合也更加密切。比如,本屆大賽將無人機組裝、調試、數據采集、調運等內容全部納入比賽范圍,突破了上屆只有無人機駕駛方向的局限。同時,大賽首次實現全流程數字化辦賽,“指尖”上完成賽前網上練兵、決賽報名等工作,數據安全管理員賽項還實現了自動化評分,讓選手答題過程和結果實時呈現。這種數字化辦賽模式,本身就是數字技術在賽事領域的創新應用。
據統計,本屆大賽累計帶動全國超1000萬名職工參與網上練兵和技能比武,大賽的輻射效應不斷增強。
圓滿落幕的大賽如同一座熔爐,不僅淬煉出一個個技術精湛的“數字工匠”,更點燃了產業工人隊伍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的滿腔熱情。奔涌在八閩的工匠精神和創新活力,正為福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助推數字福建、數字中國建設行穩致遠。(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掃一掃,看屏山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