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實行藥價保聯動,建立公立醫院補償新機制,15家省屬公立醫院進行3次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同步跟進報銷,沒有增加財政投入,沒有增加患者負擔……”6日下午,福建省醫改辦向社會通報近年來福建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情況,記者了解到,福建省自2015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以來,始終將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作為醫改首要任務,積極推進醫改工作,初步取得成效。
“三個一“醫改領導體制全國首創
“一個醫改領導小組,負責醫改政策制定與決策;一個領導分管衛計、醫保、藥品流通‘三醫’工作,并負責醫改策劃與統籌協調;一個組織機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下稱醫管會),負責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具體實施。據了解,改革之初福建省建立了“三個一”醫改領導體制。在此基礎上,加大醫改領導機構的調整,形成了省醫改領導小組領導下,醫改辦統籌協調,下設“一委兩會”(省衛計委及省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和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的醫改領導體制,使改革最關鍵的兩個領域,即醫管和醫保有了組織保障。
打破“九龍治水” 整合醫保管理體制
據介紹,為打破涉及醫保政出多門、職能分散的“九龍治水”局面,福建省成立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下設醫保辦,歸并醫保職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將藥品采購、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管理職能并入省醫保辦,實現醫保相關管理職能由一個機構統籌,各方利益在一個框架下平衡,醫藥資金鏈條在一個平臺上銜接。省醫保辦全程監管醫院、醫生、藥品流通和服務、價格。改變了過去集中采購藥品的采購方式,改為藥品陽光限價采購,公開藥品采購全過程,為群眾減輕看病貴難題。開展醫保醫師代碼管理,對醫生醫療行為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
按病種收費 讓群眾明明白白消費
醫保相關職能整合后,省醫保辦通過醫保和價格的身份,制定醫保支付結算價和藥品銷售的最高限價,發揮了遏制藥品購銷領域藥價虛高的作用,體現了“藥價保”職能聯動的優越性。
去年底,福建省開展了100個按病種收費(支付方式)改革。由省醫保辦與醫院談判確定病種收費價格,明確了這些病種向患者收費的標準,讓群眾明明白白消費,抑制了醫院亂收費行為,從源頭上緩解了醫患關系。在規范的收費價格框架下,醫保支付效率有效提高,醫保也從管保險回歸到為群眾管健康的正確定位上。今年,福建省還將確定600個以上病種,進一步擴大按病種收費改革范圍。
改革省屬公立醫院運行機制 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看病時醫生是否有開了高價藥,是否進行了不必要的檢查……”針對患者的這些擔憂,福建省在積極推行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醫院人員工資不再與藥品耗材收入掛鉤,僅與診察、手術治療等醫務性收入掛鉤;制定院長考核指標,院長年薪由財政全額負擔。醫院打破原有的科室為單位的分配制度,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院長和醫務人員的薪酬水平均有所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醫院總收入較2015年增加7.52億元,同比增幅5.75%,較上年降低5.17個百分點;醫務性收入占比24.82%,同比增幅3.7%。
三明打造出深化基層綜合醫改樣板
城市大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爭人才、搶病源,市、縣、鄉醫療機構之間資源流動不順暢,區域醫療資源缺乏有效統籌。三明實行縣鄉一體化管理,實現了縣縣、縣鄉檢查結果互認,并成立巡回醫療隊、專家義診團隊、義診服務隊支援衛生院、村衛生所的醫療服務;縣級醫務人員派駐鄉鎮,鄉鎮對應的專業人員選送縣醫院進修培訓;鄉、村兩級醫務人員定期輪崗交流,不但減輕了群眾負擔,又讓群眾在家門即可享受縣級醫生的服務。福建省以三明公立醫院改革為模板,強化縣(區)級政府辦醫責任,由縣公立醫療機構管理委員會統籌管理縣、鄉、村三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依托縣級綜合醫院建設縣域醫療服務技術、協作、信息三大平臺。在農村,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在行政村延伸舉辦一個公益性的村衛生所,醫保開通到村。在城市,開展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突破口,建立城市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新機制。(記者 張立慶 馮川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