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閩西網3月17日訊(紅色閩西網記者 戴敏 通訊員 張麗華 陳錦安)“我替我兒子向你說對不起,我這就將他撞傷你后該賠的錢賠給你。”近日,盧大爺早早來到永定區人民法院執行局一次性還清了其兒子盧某圳所涉三起執行案件未履行的金額共計5.297萬元,并當面向其中一起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執行案件申請人黃某道歉。
2016年6月,法院先后判決盧某圳應返回盧某海、盧某材借款3570元、3.43萬元。2017年1月,盧某圳又因駕駛小車時撞傷了黃某,被法院判賠1.51萬元。判決生效后,盧某圳均不履行,盧某海、盧某材、黃某遂先后于2017年2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受理案件后,立即向盧某圳發出執行通知書,并鑒于盧某圳遲遲不履行法律義務,依法將其納入失信“黑名單”。由于盧某圳外出務工,執行通知書等法律文書由其父親盧大爺簽收。
盧大爺得知兒子欠錢不還,倍感臉上無光,但其深知兒子被法院納入了失信“黑名單”,將對兒子工作生活產生極大影響。為此,盧大爺拿出積蓄,并向親戚借了些錢,積極與執行法官取得聯系,表示愿意替兒子還清全部欠款,于是,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黑名單”助威促使父替子、兄替妹還清欠款的案件,這在永定法院并非首例。近年來,該院積極構建“互聯網+懲戒”機制,除了將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外,還積極通過“兩微一網”、電視臺、LED顯示屏等全方位、多層級曝光被執行人的姓名、身份證號、住址、未履行標的等詳細信息,壓縮被執行人生活空間,促使主動履行義務。
2016年以來,永定法院共將4359名被執行人納入失信“黑名單”,運用微信、微博等曝光2183名被執行人,促使245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