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11日訊 “同房后出血,這樣的癥狀持續一兩年了,病人才來看,非常典型的宮頸癌病人。”說起近期碰到的一例病例,福建省立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高玉玲頗為感慨。
高玉玲說,該病人的病理報告為宮頸低分化鱗狀細胞癌。雖然病人才40多歲,術后恢復快,但考慮低分化腫瘤惡性程度高,且術后病理出現了脈管浸潤等腫瘤復發的高危因素,不得不后續進行化療和放療。 而在詢問病史時,病人說,大概一兩年前,性生活后偶爾會出血,白帶偶爾也會夾雜血絲。但她一直以為是月經不調,或者婦科炎癥,并沒有引起重視。
高玉玲告訴海都記者,如今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多,很大一部分是體檢中篩查發現的,其他就是出現癥狀后發現的。宮頸癌前病變一般癥狀有:1.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婦科內診檢查后陰道出血,70%~80%的宮頸癌癥患者都有這一癥狀;2.白帶混血;3.白帶異常增多且腥臭。
高玉玲主任說,宮頸癌是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引起的,是目前唯一一個病因學明確的癌癥。只要女性開始了性生活,無論年齡大小,都有可能感染HPV。成年女性應每年做一次全面婦科檢查,并進行宮頸癌篩查。(海都記者 章微 通訊員 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