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加強紀律建設作為治本之策。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著眼于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對全面從嚴治黨再作重要部署。
在中央紀委和省委領導下,福建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轉變觀念,創新舉措,積極踐行“四種形態”,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深入踐行“四種形態”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調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四種形態”指的是: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大多數,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省委召開常委會議,傳達王岐山同志來閩重要講話精神,研究福建省貫徹落實意見。會議強調,要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按照“紀在法前、紀比法嚴”的要求,依照黨章和黨的紀律管黨治黨,經常性地開展紀律教育,喚醒黨章黨規意識,增強紀律的存在感,讓黨員干部真正敬畏紀律、遵守紀律,用紀律管住黨員。
省紀委常委會提出“在探索實踐上先行一步,在貫徹落實上堅決一點、快一點”的要求,研究出臺貫徹落實王岐山書記來閩講話精神的“十條舉措”,印發工作指導意見,探索性提出“四種形態”的結構性要求。2015年11月,“福建省紀檢監察監督執紀信息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形成省、市、縣三級監督執紀數據傳送“直通車”。
今年初,省紀委主要領導先后赴南平、龍巖、三明等地和部分省直單位,就實踐“四種形態”開展調研,解疑釋惑,糾正偏差。4月、5月,省紀委采取分片指導方式,在莆田、寧德、廈門召開三個聯系片區的座談會,強化對“四種形態”的工作指導。10月10日,在“四種形態”提出一周年之際,全省推動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座談會在龍巖市上杭縣召開,總結經驗,再作部署。
省紀委把信訪舉報件辦理“零暫存”作為踐行“四種形態”的重要抓手,在市、縣、鄉三級紀委和省、市、縣三級派駐機構中推行信訪舉報件辦理“零暫存”,對檢控類初信初訪件全面及時進行核查和處理,做到增量趨于零、存量逐件清,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結果。
2015年至今年10月,全省實行“零暫存”單位共辦理檢控類初信初訪件31809件,全部得到處置。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省群眾到中央紀委、省紀委上訪人數和重復信訪量同比均明顯下降。
來自省紀委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給予談話提醒和輕處分、組織處理的黨員干部占監督執紀總數的77.79%;今年前10個月,這個比例達到90.44%,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和踐行“四種形態”的要求。
抓早抓小筑牢防線
“禍患常積于忽微。”近年來,省委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
2013年10月,根據省委主要領導作出的“對干部日常監管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批示要求,省紀委、省委組織部出臺《關于建立健全省管干部廉政談話提醒機制的意見》,制定六項廉政談話制度,對信訪、巡視、審計、執紀審查等環節中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及沒有進入執紀審查程序的輕微問題,都納入談話函詢的提醒范圍,及時開展批評教育,讓有苗頭性問題的黨員干部懸崖勒馬。
通過開展談話函詢,對一些存在輕微問題的黨員干部,及時咬耳扯袖,防止小錯釀成大錯、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今年3月,省紀委采取函詢方式,在認真核實的基礎上,給予省直單位某廳級干部黨內警告處分。該干部在檢討書中寫道:“這是我參加工作33年來第一次受到如此刻骨銘心的教育,第一次從靈魂深處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
據統計,2014年至今年10月,全省共開展談話函詢26386人次,其中對省管干部進行談話函詢873人次,一大批苗頭性問題被消除在萌芽狀態。
在全面實施廉政談話和函詢提醒機制的同時,省紀委派出宣講團,到全省各地開展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宣講,舉辦黨員干部“講紀律、守規矩”系列警示教育活動,匯編嚴重違紀省管干部懺悔錄,加強先進典型宣傳和反面警示教育,讓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今年9月上旬,第五期新任廳級干部學習黨內法規專題研討班在省委黨校舉辦。自2014年至今年10月,省紀委、省委組織部先后舉辦5期廉政專題研討班,共有220名新任廳級干部參加學習。
目前,福建省在領導干部廉政教育上已形成兩個全覆蓋。一是開設廉潔從政專題教育班,新提任的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都必須參加學習;二是擬提拔擔任廳級、處級、科級領導職務的干部,在認真學習黨章和黨內法規的基礎上,對照崗位履職要求,撰寫對照檢查材料,提交黨委(黨組)備案。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深入挖掘宣傳八閩勤廉人物事跡和傳統家規家訓,開展“樹清廉家風,立崇廉家規”黨員干部好家風建設活動,舉辦王荷波生平事跡展、“大道之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廉政書畫展”、“不忘初心、廉政先行”文藝演出,充分發揮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作用。
有腐必反形成震懾
五年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讓腐敗分子在黨內無藏身之地。
一方面,積極轉變審查方式,突出執紀特點,推進查辦腐敗案件體制機制改革,出臺線索處置和重要案件向上級紀委報告的有關規定,對重要特殊案件探索實行異地辦案,認真落實查辦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的要求;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黨委反腐敗協調小組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與公檢法、審計、金融、電信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完善配套制度,提升協作效率,增強執紀審查合力。
2011年11月至今年10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件218467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174068件;立案31241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0915人,移送司法機關3264人。全省共查處廳級干部案件79件、處級干部案件1082件,省紀委嚴肅查辦了黃曉炎、舒展、陳文廣、盧增榮、李棟梁、陳炎生等省管干部嚴重違紀案件。
針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和不正之風長期滋長蔓延的地方、部門和單位,省紀委出臺推進“一案雙查”工作的規范性意見,實行責任倒查,完善問責機制。2014年至今年10月,全省開展“一案雙查”939起,其中給予黨紀政紀立案318人,給予談話誡勉等組織處理438人。
按照中央紀委在國際追逃追贓方面的工作部署,福建省紀檢監察機關和有關部門全力以赴開展“天網”行動,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追逃追贓協調機制,摸清外逃人員底數,實施“逐人建檔、逐案建組、逐人定策、逐月報告”制度,協調組織、檢察、公安、人民銀行等部門開展專項行動,形成追逃追贓工作合力。
自2015年“天網”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共追回涉嫌外逃人員94名,其中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15名。全國“百名紅通人員”福建省有4名,目前已有黃水木、詹再生、唐東玫先后歸案,形成有力震懾。(記者 何海銘 通訊員 陳金來 楊雅榮 傅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