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當前價格運行的新特點、新變化,更好地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關于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的通知》要求,經福建省政府同意,省物價局、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結合福建省實際,從優化啟動依據、降低啟動條件、縮短發放時限等方面入手,對福建省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進行了修訂完善,進一步提高了政策的靈敏度和時效性。日前,省物價局黨組書記、局長林作明接受專訪,對百姓關注的這一新政策作出詳細解讀。
問:福建省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建立以來,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答:福建省自2010年11月聯動機制建立實施以來,對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據統計,2011年至今全省有16個月達到聯動機制省定啟動條件,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共約5.17億元,惠及110多萬困難群眾。其中,2011—2013年由于福建省物價漲幅相對較高(CPI漲幅分別為5.3%、2.4%、2.5%),共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約3.15億元;2014年以來福建省物價漲幅相對較低(2014年、2015年、2016年1-9月CPI漲幅分別為2.0%、1.7%、1.6%),雖未達到省定啟動條件,但由于部分地方(如福州、廈門、泉州)設置了較低的啟動條件和較高的補貼標準,根據當地實際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全省共計發放補貼約2.02億元。
問:這次主要對聯動機制的哪些條款作了修訂?有哪些亮點?
答:主要對四個方面作了修訂,具體是:
第一,優化啟動依據。原機制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廈門已啟用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SCPI)或糧食價格指數為啟動依據,新機制在繼續錨定CPI作為啟動依據(廈門可繼續沿用SCPI)的同時,以食品價格指數取代糧食價格指數,代表性更強,覆蓋面更廣,糧食、肉類、鮮菜等商品價格變化情況均可得到體現。并且規定CPI(廈門用SCPI)和食品價格指數月同比漲幅中任一指標達到臨界值(CPI為3%,食品價格指數為6%)即可啟動聯動機制,保證全面涵蓋敏感指標,更有利于困難群眾。
第二,降低啟動條件。原機制規定必須在錨定指標“連續3個月達到臨界值”才啟動聯動機制,新機制對此作了重大調整,考量周期從“連續3個月”縮短為“單月”,規定單月達到臨界值即可啟動聯動機制;同時保持CPI月同比漲幅3%的啟動臨界值不變,比國家要求的CPI啟動臨界值(月同比漲幅3.5%)低了0.5個百分點,從而使福建省新機制的靈敏度更加凸顯。以2011年-2016年9月福建省實際情況進行驗證,按新機制將使啟動月份增至22個月,比按現行規定啟動16個月增加了37.5%。此外,新機制還保留了地市一級降低啟動條件的空間,即規定“各地可結合實際降低啟動條件,但不得提高啟動條件”。
第三,縮短發放時限。新機制將現行規定的價格臨時補貼“按月測算,按季發放”,改為“按月測算、按月發放”,并明確在相關指數公布后20個工作日內發放到位,從而提高了價格臨時補貼發放的時效性,盡早把價格臨時補貼發放到保障對象手中。
第四,統一補貼標準。早在2014年福建省第二次完善聯動機制時,就規定在設區市范圍內統一啟動機制、統一補貼標準,但在執行過程中對統一補貼標準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本次修訂將“平均城鄉低保標準”明確為“全市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的算術平均值”。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增強了設區市政府的統籌協調力度,避免同一設區市范圍內縣區之間、城鄉之間補貼標準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二是更有利于比例占多數的農村困難群眾,符合縮小城鄉補貼差異的要求。
問:新機制對保障范圍如何規定?
答:福建省聯動機制建立之初,就明確規定保障范圍為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等四類保障對象。這次修訂只是對個別保障對象的名稱作了調整,并沒有縮小保障范圍。如根據2014年國家頒布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中農村五保供養和城市“三無”人員救助整合為特困人員供養制度的規定,將“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相應修改為“特困人員”;再比如將“重點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修改為“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含‘革命五老’人員)”。考慮到各地財力與困難群體情況存在著差異,本次修訂仍然保留了各地擴大保障范圍的空間,即重申“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擴大保障范圍,但不得縮小保障范圍。”
問:價格臨時補貼資金來源如何保障?
答:一是價格臨時補貼資金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二是農村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補貼資金按現行分擔比例承擔,省級財政按對下結算辦法給予補助;城市低保對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含‘革命五老’人員)等其他補助對象的價格臨時補貼資金由設區市政府確定,省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在福建省價格調節基金開征期間,上述保障對象的價格臨時補貼資金是從價格調節基金中列支的。三是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的價格臨時補貼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此外,中央和省級財政也將繼續按現行渠道加大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和優撫等資金的投入力度。
問:價格臨時補貼實行“按月測算、按月發放”后,如何確保及時發放到位?
答:新機制補貼發放工作將過去的“季發”改為“月發”,時限縮短到“錨定價格指數發布后20個工作日內”,這對發放補貼工作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只有密切配合、無縫對接,才能完成任務。首先要提前做好預算安排。提前將聯動補貼資金納入同級政府預算安排,確保補貼資金及時到位;其次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責。價格主管部門針對物價上漲情況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做出啟動響應,并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統計調查部門負責CPI和SCPI的具體編制和發布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聯動機制補助資金的預算、撥付及監督檢查;民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提供補助對象以及低保標準的基礎數據,并負責補助資金發放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工作效率,縮短辦理時間,將價格臨時補貼及時足額地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問:新機制發布后如何確保相關政策盡快實施?
答:為更好地發揮新機制的政策效應,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從以下幾方面抓好督促落實:
一是要求盡快修訂地市的聯動機制。督促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按照新機制要求,盡快修訂完善本轄區的聯動機制,并將修訂情況報告省物價局。
二是認真執行新修訂的聯動機制。由于新機制發布同時廢止了過去的有關文件規定,因此,各地在新舊機制的銜接過程中,如果適逢當地達到新機制啟動條件的情況,就必須先按照省里新機制的相關規定實施啟動,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三是加強跟蹤督導和總結評估。省物價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指導和督促檢查,及時總結評估,推廣各地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通報各地聯動機制修訂和執行啟動情況。同時,也歡迎新聞媒體和廣大群眾繼續關注這項民生工程的進展情況,使我們更好地把黨和政府關心救助困難群眾生活的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