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發布福建法院典型行政案例,以引導當事人依法行使行政訴訟權利,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全省法院今年上半年受理行政訴訟案件6094件,同比上升36.64%。
此次發布的9個典型案例覆蓋范圍較廣,既有行政訴訟案件,也有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其中要求行政機關準確公開政府信息、依法保障行政協議順利履行等新類型行政案件成為亮點。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周瑞春介紹說,通過對行政管理各個領域的各類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體現出福建法院行政審判在保護權利、監督行政、化解爭議所發揮的重要積極作用。
行政協議不履行 法院準予強制執行
隨著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協議在行政管理領域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2015年5月1日實施的新行政訴訟法將行政協議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行政協議案件也因此成為新類型行政案件。
新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機關不履行行政協議,行政協議相對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另一方面,行政機關通過催告程序督促相對人履行行政協議,相對人未提出異議的,雙方權利義務已具有確定性,行政協議已轉化成為執行依據,相對人仍不履行又不提起行政訴訟,行政機關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行政協議。
福建省清流長灌煤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灌煤礦公司)取得采礦許可證后,于2007年3月與福建省國土資源廳(以下簡稱省國土廳)簽訂《福建省采礦出讓合同》。合同約定采礦權出讓價款527.18萬元,分六期支付。履行期限屆滿,長灌煤礦公司未支付第六期采礦權出讓價款。
2015年8月31日,省國土廳向長灌煤礦公司發出催告書,長灌煤礦公司對所欠礦權出讓價款無異議并要求給予延期繳納。同年12月4日,省國土廳向清流縣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福建省采礦權出讓合同》。在審查期間,清流縣人民法院向長灌煤礦公司調查,長灌煤礦公司對所欠采礦權出讓價款84.18萬元和催告書無異議并自愿放棄聽證權利。
清流縣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長灌煤礦公司取得采礦許可證后,與省國土廳簽訂的《福建省采礦出讓合同》,在行政主體、行政權限、行為根據和依據方面均合法,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該合同所約定的義務。長灌煤礦公司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在省國土廳發出履行行政協議催告書后仍未履行,省國土廳申請強制執行,符合法律規定,遂裁定省國土廳和長灌煤礦公司于2007年3月19日簽訂的《福建省采礦出讓合同》準予強制執行。裁定作出后,雙方對裁定結果均予以認可,裁定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