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餐館的食物美味養眼,可是又擔心吃到地溝油。對于百姓而言,如何吃得安全是每天都在念叨的話題。對于這樣的話題,在此次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張子平提出《關于創新餐飲業餐廚垃圾管理,保障大眾身體健康的建議》,建議用高技術專業處理餐桌垃圾讓百姓吃上放心飯菜。
張子平認為,餐廚垃圾大量產生,對環境的污染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危害日益顯現。特別是個別非法營運機構利用餐廚垃圾生產的“地溝油”、泔水垃圾飼養的“垃圾豬”等產品流向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僅龍巖市共有大小餐館、食堂等3715家,龍巖市的中心城區目前餐廚垃圾產生量在60噸/天以上,如果包括中心城區周邊鄉鎮及城市擴展,餐廚垃圾產生量在100噸/天以上,我省福州、廈門等大中城市問題應更為突出。
張子平委員提出,餐廚垃圾管理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收集處理不規范,從事餐廚垃圾處理的企業比較少,長期以來,餐飲業餐廚垃圾的收集處理一直通過市場渠道自尋出路,大部分由私人或養殖場收購,未經任何處理或經簡單加熱即進入小作坊加工業或者與人類食物鏈相連的畜禽養殖業;另有一部分直接被倒入下水管排入河流,或與其他生活垃圾混合之后被運到垃圾場進行焚燒、填埋處理。
張子平委員建議要改革餐廚垃圾處理體制,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以BOT、PPP模式重點引進國內有資質、有經驗、具有較強餐廚垃圾綜合處理能力的龍頭企業,由龍頭企業承擔收、運、處一體化工程。同時,建立完善餐廚垃圾處理申報制度、獎懲制度和收費辦法等。還可以加快建立餐廚垃圾產生、收運、處置的數字化信息監管平臺建設,充分利用數字化監控手段及高新IT技術,加大對餐廚垃圾處置人員、轉運車輛以及產生網點等各個環節的有效監控,實現對餐廚垃圾管理全過程無縫式監管。(記者 齊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