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都在建設社區“兒童之家”的背景下,我省“兒童之家”的建設情況也成為關注熱點。昨日,針對目前我省社區“兒童之家”建設較緩慢的情況,多位省人大代表紛紛發表了看法,建議從資金投入、加強設施建設、引進專業人才等方面入手,加快社區“兒童之家”建設。

軍門社區﹃兒童之家﹄計劃在春節后開放
社區是兒童生活的主要場所,為發揮社區服務家庭服務兒童的優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福建省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90%以上的城市社區建設一所為兒童及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和轉介等服務的‘兒童之家’”的目標。
據福州鼓樓區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介紹,以福州市為例,目前已建立社區“兒童之家”不超過10個,且功能都還不健全,今后完善各項功能后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兒童之家”。其中,軍門社區“兒童之家”將于春節后開放,目前正在裝修之中。
部分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停滯不前
在省人大代表陳向紅看來,我省社區“兒童之家”建設較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硬件建設不到位、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
實際上,社區“兒童之家”建設需按照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征和成長需求,分設學齡前兒童、小學階段兒童兩個類別的活動場所,配備不同的設施、玩具和書籍。
“受社區辦公、活動場所的限制,部分社區很難找到合適的場地建設‘兒童之家’。”省人大代表何玲認為,這限制了“兒童之家”的建設發展。
陳向紅代表還提出,社區工作涉及面廣,經費較為緊張,加之建設“兒童之家”缺乏專項經費的扶持,致使部分社區“兒童之家”的基礎設施薄弱、建設停滯不前。
不僅如此,“兒童之家”公益崗位的配置不到位,目前已建立的“兒童之家”大部分由社區婦女主任來兼管,沒有專門人員管理“兒童之家”,導致“兒童之家”的管理不到位,沒有真正發揮好“兒童之家”的作用。
建議將“兒童之家”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為推進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多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各自的建議和看法。
“建議把建設社區‘兒童之家’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明確責任領導、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陳向紅代表稱,可參照福州市鼓樓區的做法,把社區“兒童之家”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一老一少一普”建設中,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少兒成長活動中心、文化普及站。通過民政、教育、文體等有關部門資源的有效整合,在推進建設中實現社區“兒童之家”的全覆蓋。
省人大代表陳忠燦在建議中也提到,對于社區“兒童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多位省人大代表認為,可采取市、縣(市)區政府投入一點、街道(鄉鎮)政府出資一點、部門項目資金整合一點、相關企業幫扶一點等辦法籌集資金,促進市、縣(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財政設立“兒童之家”建設專項資金,對建成達到相關標準的每所“兒童之家”給予一定補貼,促進“兒童之家”建設和長效運行。
陳向紅代表提出,也可積極爭取有關專家、志愿者、社會熱心人士的支持,共同解決“兒童之家”建設的資金困難。
可借鑒昆明的做法政府買服務專業組織運作
“在設施建設方面也要逐步加強,為完善‘兒童之家’功能提供物質基礎。”省人大代表吳文英認為,建議將社區“兒童之家”納入“社區服務中心”。
在多位省人大代表看來,這能為兒童提供多元化、專業化服務,確保“兒童之家”有陣地、有人員、有經費,還可利用社區現有文化設施、場地、圖書室、文體器具等與“兒童之家”共享。
同時,根據家長和兒童實際需求因地制宜設計各類服務,可進一步完善“兒童之家”的服務功能。
在人員保障方面,陳向紅代表稱可引進專業人才隊伍,提升“兒童之家”專業服務水平。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為每所“兒童之家”設立1-2名兒童工作公益崗位,由社區聘請熟悉并熱心兒童工作的社會工作者負責“兒童之家”的管理和運行。
此外,也可借鑒昆明官渡區矣六街道欣景社區的做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民間專業組織運作相結合的模式,引進專業隊伍,精心挑選合作企業、社會組織,實現管理人才的專業化,進一步提升“兒童之家”公共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質量。(記者 夏菁吳靜/文劉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