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省兩會上的熱詞。
熱詞掀起熱議。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為,對福建來說,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力打好產業轉型升級這場攻堅戰,緊緊圍繞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優化存量,提升增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補短板,調優產業結構
發力供給側,瞄準短板是關鍵。
福建的短板是什么?產業結構不優,競爭力不強。
代表委員們認為,制造業要升級,必須牢牢盯住需求端,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唯此,主導產業才能夠提升層次、壯大規模、形成優勢。
“當前,市場對個性化機械裝備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產業轉型的關鍵,就要打造能夠滿足特殊訂單需求的研發、生產能力。”省人大代表、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戰略產品研究所所長張秀蘭說,廈工聯合中航工業推出的智能挖掘機、裝載機,已經在搶險救援領域大顯身手,雙方還合資設立機器人公司,推動機械裝備產品實現機器人化。
省人大代表、泉州泉港區區長吳禮源告訴記者,作為全省重要的石化產業基地,泉港將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優選有市場生命力的產業鏈條,推動石化產業向“高精特專”方向發展。
對企業而言,市場定位亦必須更加精準。“以前是企業生產什么,消費者購買什么。”省政協委員、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聰穎說,“去年,九牧王在500多家門店推行‘C2B’模式,真正實現了消費者需要什么,企業就生產什么,產品周轉速度更快,庫存率更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完成技改投資4800億元,抓好500項重點技改項目。“技改是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最快捷、最高效的路徑。”省人大代表、泉州市經信委主任黃國富說,泉州將在市縣兩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政策疊加,加快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
“從全省層面來說,希望設立省級專項資金,加大對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智能裝備的研發水平,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黃國富建議。
增優勢,培育新增長點
代表委員們認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福建亟須培育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發展新優勢,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省人大代表、中科中涵激光設備(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陳忠告訴記者,公司研發的超快激光高精密數控機床,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已被省經信委認定為2015年省內首臺智能制造裝備。“若能夠將省內的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廈門鎢業等院所、企業聯合起來,加強產業鏈協同,福建的激光產業規模是相當可觀的。”
“經濟新常態下,以往的一些傳統產業面臨結構性矛盾,出現競爭力不強、市場效益不佳等問題。但是新興產業增速快、前景好、潛力足。”省政協委員、福建東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蔡梅生說,開發區內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抓住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機遇,去年動力電池實現銷售收入約50億元,已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鋰電池供應商和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電池供應商。
供給側改革在這些新產業上發力,產業龍頭、產業鏈群的構建就順理成章了。
二產和三產相融合,催生出新的商業形態。省人大代表、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善昌舉例說,福建龍馬環衛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環衛裝備制造+環衛產業服務”協同發展戰略,承接城市環衛一體化PPP項目,使自身實現了從裝備制造商向環衛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拓展。“站在供給側的角度,未來對類似這種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的新業態、新模式,應該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需要變革的,不僅是企業對外的商業模式,還要有對內的管理模式。管理更高效,才能夠讓供給更好適應需求。”省人大代表、福建恒安集團執行董事、首席運營官許水深說,恒安在企業內部構建起數據化、信息化、科學化的管理平臺,并以大數據為基礎,對企業管理進行了扁平化的重構,讓每位員工都可以擔當企業的主人,只要對企業流程、工藝改進有決定性改變,就能夠與企業共享溢出價值。
降成本,提高供給效率
去年,我省精準出臺了促進工業創新轉型穩定增長十條、鼓勵先進制造業企業增產增效等政策舉措。省經信委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惠企政策資金直接惠及企業1480家,拉動全省工業增長近2個百分點。
去年12月,省政府又同時印發促進全省工業經濟穩定增長、進一步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的有關政策以及新一輪企業技改專項行動計劃。對此,代表委員們紛紛點贊,并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
省人大代表、福建海天輕紡有限公司工程師王國珍認為,傳統產業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投資回報期可能較長,建議設立政策性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扶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針對兼并重組,黃國富代表建議,要鼓勵發展并購貸款,并進一步放寬適用條件;發展產業并購基金及其二級市場,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發揮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在企業并購過程中擔當推進器和整合平臺;探索建立并購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激發銀行開展并購貸款的積極性。
代表委員們認為,降低企業成本,除了落實政策性的減負,擴大受益面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設法讓企業的“錢流”活起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去庫存就是最直接降成本。”省人大代表、漳州萬暉潔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智勇說,“希望政府出臺、落實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企業去庫存,從而幫助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陳忠代表則建議,要推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和發展,讓更多的企業能夠真正進入資本市場去融資,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要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重煥生機,提高市場競爭力。”林聰穎委員表示。(記者 謝賢偉 龍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