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業協會、快遞協會……今后,這些行業協會商會將摘掉“官帽子”去行政化。記者6日從省民政廳獲悉,實行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要改革任務。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福建省將在100家省級行業協會試點推進脫鉤改革,實行職能分離、機構分離、財務分離、人員管理分離。
據初步統計,全省共有行業協會商會3241家,其中省級403家、市縣兩級2838家。作為政府與市場、社會之間的紐帶,行業協會商會在為政府提供決策、服務企業發展、促進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行政化色彩較濃、政社不分、責任不清等問題,特別是某些行業協會長期存在借用行政資源、依靠代行政府職能或憑借壟斷地位亂攤派、亂收費等行為,飽受社會詬病。
“脫鉤不是簡單地甩掉財政包袱,更重要的是去行政化。”省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郭奇表示,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需要,可有效減少行政機關負荷,真正實現把政府不能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給社會去辦。同時,更是激發行業協會商會發展活力的現實需要,有利于行業協會商會松綁,進一步激發活力,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功能。
為扎實推進改革,我省出臺《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方案》《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辦法》《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任職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同時,省政府成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聯合工作組,成員包括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等16個部門。
“脫鉤不是一脫了之、放任不管。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破而不立。”郭奇表示,為了保證脫鉤不脫管,構建綜合監管體系,《福建省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制的實施意見》正在制定中,將明確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管理部門、業務主管單位,以及組織、財政、稅務、物價、審計、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郭奇表示,民政部門還將創新監管方式,建立相關部門參與的聯動監管工作機制和聯合執法機制,完善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對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情況開展社會評價。在今年底前完成首批試點和評估,并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試點政策,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為支持行業協會商會轉型發展,根據規劃,各級政府將通過職能轉移、購買服務等方式,為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建立行業協會孵化基地,為協會提供專業人員和服務,對成立初期經費困難的協會,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
記者手記>>>
回歸角色本位
被公眾戲稱為“戴著行會的帽子,舞著政府的鞭子,坐著行業的轎子,拿著企業的票子,供著官員兼職的位子”的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成為大勢所趨,值得叫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協會。通過實現去行政化,讓這些協會商會的人、財、物和政府部門完全脫鉤,由公認的行業領袖擔當領頭雁。讓所謂“有政府背景”的社會組織都名正言順地回歸社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社會組織。重構政府與行業協會的關系,促使行業協會真正把那些“政府想干不能干,企業想干干不了”的事情做起來,當好政府和市場的幫手。
不過,脫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行業協會商會規范健康發展,而不是讓他們停滯萎縮。有的行業協會商會,因自身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弱,如果各項扶持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很容易造成“一脫就散”,甚至“一脫就死”。脫鉤不是脫服務,更不是甩包袱,對參加試點的行業協會商會,要改進政府服務,扶上馬、送一程,切實增強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發展后勁。
改革伴隨的陣痛不可避免,期待協會商會脫胎換骨,回歸角色本位,走上健康之路。 (記者 潘園園 通訊員 廖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