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衛計委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和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全面加強福建省社區衛生建設,城市新建居住區或舊城改造過程中同步規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新居住區配建
衛生服務機構
《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17條具體措施,包括提升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加強與公立醫院上下聯動、落實公共衛生服務、發展中醫藥服務、大力推進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保障與監督管理等。
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城市新建居住區或舊城改造過程中,同步規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建、改擴建過程中,鼓勵與區域內養老機構聯合建設;在人口規模較大的縣和縣級市政府所在地,根據服務需要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結構和功能改造,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同步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城鎮化進程中村委會改居委會后,按有關標準將原村衛生室改造為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撤銷村衛生室。
《意見》要求加強機構設置,在流動人口密集地區,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和服務半徑等情況,適當增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農民工及隨遷家屬納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范圍后,根據實際服務人口合理配置衛生技術人員。流動人口按有關規定與居住地戶籍人口同等享受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針對流動人口的特點完善服務內容和形式,重點加強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預防接種、孕產婦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
公立醫院醫生
將到社區執業
《意見》要求,重點加強全科醫學和中醫科室建設,根據群眾需求,發展康復等其他專業科室。
以市轄區為單位統籌規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病床規模,病床以護理、康復為主,有條件的可設置臨終關懷、老年養護病床。
加強與公立醫院上下聯動。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立醫院之間建立固定協作關系,鼓勵公立醫院醫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多點執業,以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疾病為切入點,搭建全科醫生與公立醫院專科醫生聯系溝通平臺。
該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力爭實現讓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簽約醫生、每個居民有一份電子化的健康檔案的目標。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適當延長就診時間,鼓勵探索開展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對重點人群開展定期隨訪,大力發展社區護理。
延伸社區衛生服務功能,鼓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鼓勵向轄區內的機關單位、學校、寫字樓等功能社區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衛生服務。(記者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