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政策出爐后,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一口氣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區的金改方案。
三地的方案采取了同樣的框架格局,都是30條,在總體原則之下,分別聚焦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拓展金融服務、完善金融監管等方面。
在三個文件共計90條指導意見中,最大的亮點在于三地自貿區將實行限額內資本項目可兌換,區內企業在每年1000萬美元的額度內,自主開展跨境投融資活動。
對比三份指導意見,三地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限額內資本項目可兌換、外債宏觀審慎管理、人民幣外匯衍生品服務等情況較為一致。
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根據指導意見,為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在真實合法交易基礎上,進一步簡化流程,自貿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分類等級為A類的企業,貨物貿易收入無需開立待核查賬戶,允許選擇不同銀行辦理經常項目提前購匯和付匯。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手續,直接投資外匯登記下放銀行辦理。放寬區內機構對外放款管理,進一步提高對外放款比例。允許區內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
資本項目限額內可自由兌換
此次金改的最大亮點是提出了資本項目限額內可兌換的具體辦法。
辦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境內機構,每自然年度跨境收入和跨境支出均不超過規定限額(暫定等值1000萬美元,視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狀況調節),自主開展跨境投融資活動。限額內實行自由結售匯。
過去,資本項目管理都是按照條線區分,如按照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外債來分別管理,外匯局會根據每一項政策風險來設定管理的寬嚴。
該政策是我國資本項目對外開放的重要嘗試,而自貿區企業則可先行一步享受到自由兌換的政策利好。
外債宏觀審慎管理
此次金改政策的另一重大突破就是外債宏觀審慎管理,區內機構借用外債采取比例自律管理暫定為區內機構凈資產的1倍,外債資金實行意愿結匯。
據了解,上海自貿區的外債自律管理政策稍有不同,其所規定的外債余額規模較高,為凈資產的2倍。
目前區外的外債政策仍以外商投資企業投注差方式借入外債為主,而此次金改政策明確了內外資企業統一的外債政策,今后區內企業可比較境內外兩種市場兩個價格,擇優選擇資金來源,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服務
允許境外機構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品交易亦是本次改革的亮點。
此前,為防止境內人民幣匯率受境外機構操縱影響,央行發文明確規定,境內銀行人民幣對外幣的衍生品服務只局限于境內機構和個人,不包括境外機構。
然而,考慮到自貿區與區外設有風險隔離措施,央行支持注冊在三地自貿區內的銀行機構,對于境外機構按照規定能夠開展即期結售匯交易的業務,可以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產品交易,并納入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
接下來,四大自貿區將同時承擔金融改革先試先行任務,改革成果互相驗證,成熟一項,推廣一項。福建以深化兩岸金融合作為主線
福建自貿區重點在深化兩岸金融合作,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為境外企業和個人開立新臺幣賬戶,允許金融機構與臺灣地區銀行之間開立新臺幣同業往來賬戶辦理多種形式結算業務,試點新臺幣區域性銀行間市場交易。
該政策開啟了境內開設新臺幣賬戶的先河,凸顯了對臺先行先試的特色,進一步開放了兩岸結算通道,豐富了兩岸結算業務。
同時也提及,支持廈門片區完善兩岸貨幣現鈔調運機制。
2014年1月20日,中國銀行廈門分行推出兩岸人民幣現鈔調運業務,在兩岸間建立了人民幣現鈔供應與回籠的直接渠道。
此外,福建自貿區金改30條還提出,支持自貿試驗區在兩岸貨幣合作方面探索創新,完善兩岸金融同業定期會晤機制,促進兩岸金融合作與發展。完善兩岸反洗錢、反恐融資監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機制。
此次自貿區金改方案與福建相關的還有以下亮點:
亮點1 支持個人開展跨境投資
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區都提出,研究區內個人以人民幣開展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集合投資等境外投資。
此次福建金改政策在個人業務方面也實現突破,允許區內居住和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內個人開展經常項目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研究開展包括證券投資的各類人民幣境外投資。在區內居住或就業并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開展經常項目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研究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內投資。
而在廣東,還將研究辦理與移民、捐贈、遺贈和遺產相關的資產轉移業務。
在10月底出臺的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中,明確提出要研究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QDII2),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開展境外實業投資、不動產投資和金融類投資,相比三地自貿區,多了境外買房這一內容。
個人對外投資作為下一步的外匯和跨境人民幣改革創新方向,將在區內先行進行嘗試。區內就業居住的境內個人將可以擁有更加豐富的跨境投資產品。
亮點2 開放人民幣境外證券投資
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可以開展人民幣境外證券和衍生品等投資業務,區內金融機構可為境外機構辦理人民幣衍生品業務。區內銀行可為境外機構辦理符合規定的即期結售匯交易,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產品交易,并納入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
該政策意味著,未來區內企業有望實現投資境外豐富多樣的衍生產品,而境外機構也可到自貿區銀行機構辦理人民幣與外匯衍生品。該政策在跨境衍生品投資上具有重大的突破。
亮點3 淡化自由貿易賬戶
不同于2013年底發布的上海自貿區金改30條中,自由貿易賬戶成為最大的亮點,在今日出爐的三份自貿區金改方案中,雖然也提到了賬戶體系,但相比上海,顯得輕描淡寫。
天津、廣東、福建三地自貿區均提出,探索建立與自貿試驗區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為符合條件的自貿試驗區主體,辦理跨境經常項下結算業務、政策允許的資本項下結算業務、經批準的自貿試驗區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業務,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
去年年中正式投入使用的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資金按統一規則管理,是整個上海自貿區改革的關鍵內容,對境內企業來說,擁有FT賬戶基本就是擁有了一個可以和境外資金自由匯兌的賬戶,而對境外企業來說,則意味著它們可以按準入前國民待遇原則獲得相關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