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業治理 洱海游船暫停運營
自10月30日起,大理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集團旗下洱海游船分公司所有大小游船暫停運營,恢復運營時間暫不確定。此外,除了大理旅游集團的16艘游船外,從下關碼頭、龍龕碼頭、才村碼頭、桃園碼頭始發的所有短途旅游線路小游船均已暫停運營,接受船舶安全檢查。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大理旅游集團洱海游船分公司所運營的游船項目已經營了20多年,旗下分別有5艘大游船和11艘小游船。“此次游船全部暫停營業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游客,另一方面是為了重點保護洱海。”大理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游船分公司王副經理表示,從10月30日開始,環保、洱管、海事等相關部門將對洱海上所有的游船進行檢查,內容涉及游船的安全、環保、服務質量等是否達到要求,“遇到有問題的游船就快速進行修理,重新開始營業時間要看審查結果才能夠決定”。
事實上,早在今年初,大理白族自治州開啟了洱海搶救模式,包括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污”整治、面源污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執法監管。3月31日,云南大理市政府發布通告,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內的餐飲客棧服務業一律暫停營業。隨著旅游業的持續升溫,大理也成為了熱門旅游城市。有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時間,大理接待游客的數量從2011年的1500多萬人次飆升至2016年的3800多萬人次。旅游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洱海東北岸的雙廊鎮,被譽為“蒼洱風光第一鎮”,因為旅游過度開發,當地的生態環境受到很大威脅。然而隨著連年使用化肥和農藥,洱海在2016年成為水體透明度十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特別是西南等生態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更要注意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前幾年,洱海由于野蠻開發,導致洱海水質發生變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近幾年通過環湖截污等大力度整頓,可以逐步恢復大理生態環境。同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大理應該利用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民族資源等將這里發展成觀光旅游、度假旅游等綜合特色旅游目的地。(記者 肖瑋 王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