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六年,京滬高鐵終于重回時速350公里時代。9月21日,G1次“復興號”動車組從北京南站始發,駛往濟南、上海。據國務院國資委消息,“復興號”目前已經是世界上運營時速最快的高鐵,這趟列車會將北京往返上海的時間縮短半小時。業界指出,伴隨著近日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進入研發期、時速4000公里的高速飛行列車被納入研究論證范疇,我國軌道交通提速新時代正在徐徐拉開帷幕。
據悉,7對“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按時速350公里運行后,京滬兩地間全程運行時間將縮短至4個半小時左右,車次為G1次列車-G18次列車。北京鐵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提速后的“復興號”票價沒有變化,二等座仍為553元,一等座933元,商務座1748元,與現有的“和諧號”保持一致。
實際上,今年7月,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已經安排“復興號”在京滬高鐵開展時速350公里體驗運營,有業內人士指出,京滬高鐵連接的是北京與上海兩座大都市,隨著“復興號”的提速,未來這兩座大都市的經濟與貿易往來將更加密切,我國目前既有的經濟圈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圍。還有專家表示,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鐵路客運量迅速攀升,高鐵提速有了客流基礎。在京滬高鐵上的“復興號”以350公里運行一段時間后,京廣線等按350公里時速設計的高鐵路線,都應該逐步提速到設計時速,從而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而在今年8月鐵路部門確定在京津冀地區開行22.5對“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測稱,京津城際鐵路原本設計最高時速就是350公里,在由“和諧號”運營時,實際運行時速一直在300公里左右,本次車輛替換為未來京津城際鐵路帶來了提速可能。而鐵總有關負責人當時也回應稱,在發達地區,旅客流量很大,又更愿意用較高的票價換取時間,那么,高鐵就會側重優先提速至時速350公里。
除了京廣線、京津城際鐵路均有可能提速至350公里/小時之外,近期,磁懸浮和飛行列車等高速軌道交通工具研發消息不斷傳來,也引發了業界對于我國軌道交通提速的新一輪討論。去年10月,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將啟動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時速400公里跨國聯運高速列車等國家重點項目研發。
據了解,中國目前最快的磁懸浮載人列車在上海于2004年4月投入運營,時速可達到約431公里/小時,如果相同速度的磁懸浮列車能夠往返于京滬之間,按照距離計算,這趟車的耗時僅需3個半小時左右,而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往返京滬僅需2個半小時。
實際上,京滬高鐵的提速之所以備受關注,正是由于我國高鐵在過去的六年曾經多次降速。2011年4月,時任鐵道部部長的盛光祖公開表示,在當年7月1日全國鐵路運行圖調整時,我國將合理安排不同等級、不同速度的客車開行方案,在設計時速350公里的線路上開行時速300公里的列車,有更大的安全冗余。
不過,也有專家直言,在未來越來越多的高鐵可能提速之后,鐵總也需要更多的考量經濟成本。去年3月,鐵總總經理盛光祖公開表示,高鐵時速每提高50公里,成本將提高1/3左右,其中,電價、零部件磨損加快和維修成本加大,目前最高310公里最高時速符合中國國情,效益也比較好。
鐵路領域資深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孫章也表示,高時速對于列車軸承的沖擊較大,需要運營方付出更多的維修成本,另一方面,高鐵產生的噪聲與時速的五次方成正比,降噪設備也會導致成本增加。如何在成本增高之時保持營收與票價穩定,將成為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新課題。(記者蔣夢惟林子)
原標題:京滬高鐵時速重回3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