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蔬菜價格跌入歷史低谷
跟風種植 菜中“貴”族大貶值
“新蒜兩塊五!”北京豐臺區某小區便民菜攤上一張紙板上簡單地寫著的五個字。夏至降臨,然而與高溫酷暑天氣不同的是,一度牛氣轟轟的大蒜價格陡然變臉掉頭向下。
不僅是大蒜,今年以來,不少農產品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例如前期蒜薹暴跌,出現直接扔田溝的情況;5月,蛋價一度跌至了十年新低,養殖戶無奈丟井,甚至將雞蛋煮熟作為飼料;包菜、洋蔥田頭價格不足收獲成本,部分農民寧愿雇傭鏟車,將其鏟掉爛地,也不愿意收獲……農產品價格怪圈何解?
“蒜你狠”變為“蒜你跌得狠”
“現在大蒜才兩塊多,最近拌涼菜都會多放上幾顆!”聊起最近的菜價,王女士說,與今年上半年動輒10多塊的價格,以及往年這個時候都要四塊多的情況相比,現在大蒜已經從以前的“貴族菜”變成了“家常菜”。上個月就在新蒜剛下來的時候,王女士甚至買了好幾大袋用來腌制糖蒜。
中國證券報記者查看昨日京城“菜籃子”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了解到,6月19日,普通大蒜每斤平均價為2.55元,普通新蒜每斤平均價為1.7元。
然而,與目前的蒜價相比,今年上半年蒜價整體維持高位,網友們一度稱大蒜為“菜中貴族”、“十幾塊一斤的價格,讓我吃大蒜的時候心里都在想著‘蒜你狠’!”然而,近期網友則改口戲稱“蒜你狠”已經變成“蒜你跌得狠”。
據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蒜都”山東金鄉縣紅皮中混級蒜參考價格為2.35元/斤,相對于今年上半年最高價9.60元/斤,價格下滑75.52%。
不僅如此,本年度產新大蒜上市以來,新蒜價格低開低走,其中河南新蒜價格一度掉到0.8元/斤以下。6月以來,隨著新蒜干度的增加,以及人氣的聚集,價格逐步企穩回升。據國際大蒜貿易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蒜都”山東金鄉縣產區紅皮雜交干蒜主流成交價格在2.0-2.5元/斤區間,而去年同期金鄉產區紅皮雜交干蒜主流成交價格在4.0-4.5元/斤區間,同期相比價格回落50%。
上述菜攤攤主分析,最近蒜頭價格快速、大幅的下跌,主要與新蒜大量上市有關,也就是說,新蒜平均售價的快速回落,帶動老蒜跟著降價。
與消費者的愉悅截然相反,如今大蒜產區的農民卻是滿面愁容。“前段時間,甚至免費都沒人肯收蒜薹,只好把蒜薹扔到路邊、河里。現在大蒜雖然是豐產了,但價格一直提不上去。”大蒜種植大縣——中牟縣的村民老耿說道。在經歷5月初低得離譜的蒜薹價格后,新蒜價格也一直賣不上去,蒜農們的心里更是涼了一大截,絲毫感受不到豐收的喜悅。
盲目跟風種植
“今年大蒜供應量增加是造成近期蒜價大幅下跌的‘罪魁禍首’。”卓創資訊分析師崔曉娜表示,去年國內大蒜嚴重減產,農戶售蒜價格較高,因此去年秋季播種季節,農戶進行了大量擴種,加上種植之后風調雨順,使得今年產新時,國內大部分產地單產量出現增加。在面積與單產量同時增加的情況下,大蒜總產量較去年相比增加34.6%,因此導致今年大蒜上市價格下滑。
2016年初,受大寒潮影響,蒜苗因為凍死產量下降,令大蒜價格出現暴漲。再加上大蒜商囤貨控制上市量,使得大蒜的市場價格持續高燒。在這種形勢下,蒜農盲目跟風種植,結果造成今年大豐收,價格卻跌到冰點。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導致新蒜價格下滑的原因是前期蒜薹的失利。國際大蒜貿易網創始人李繼鋒認為,今年蒜薹上市時,價格低迷,給蒜農制造了恐慌心理,因此造成新蒜上市,蒜農扎堆拋售,價格下滑局面。
此前,蒜薹價格遭遇暴跌時,部分產區甚至出現蒜薹免費送、抽完蒜薹扔在田間地溝的情況。
李繼鋒表示,收儲商見勢觀望,開盤收儲積極性不高,也是造成近期大蒜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面對大幅跳水的價格,蒜農也很糾結。“今年,大蒜不僅大面積擴種,而且大豐收,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不會太高了,趕緊處理了好干點別的,省得每天提心吊膽地擔心蒜價。”老耿說。
“蒜你狠”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嗎?
“未來,主導蒜價變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供需關系、資金人氣等因素,以及天氣因素、宏觀政策等。”崔曉娜表示。
李繼鋒認為,未來主導大蒜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系,反映到生產過程就是種植面積大小、產量多少,以及社會實際真實需求量。而短期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往往是心理因素,反映到實際生產中就是蒜農與蒜商之間的心理預期博弈。
破解“豐產不豐收”怪圈
除了大蒜、蒜薹外,今年以來,不少農產品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例如蛋雞養殖行業今年前5個月虧損超過300億元,如果加上肉雞虧損,行業虧損超過400億元,雞蛋價格一度跌至了十年新低,不足2元/斤,一些養殖戶甚至將雞蛋丟井,或將雞蛋煮熟當作飼料;包菜、洋蔥田頭價格不足收獲成本,部分農民寧愿雇傭鏟車把其鏟掉爛地,也不愿意收獲。
農產品價格“過山車”過程中,價格漲幅過大常常引起消費者抱怨,而價格下跌過多則愁壞農民。
布瑞克農業數據分析師林國發表示,農產品價格暴跌的同時,土地租金、化肥、種子價格走高,也使得農業種植收益銳減甚至出現虧損。
林國發進一步表示,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暴跌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其一,生產技術水平提高,提高了單產水平;其二,消費低迷;其三,近幾年天氣情況整體良好,無大災情也增加了農產品產量。
這些年,農產品反復暴漲暴跌雖說是市場規律,但也折射出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現狀。
在種植方面,崔曉娜建議,農戶要多方面了解市場行情,尤其是導致價格漲跌起伏的根本原因。在確定耕種時,不能大量增種、減種,應根據行情變化與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
“農產品周期性價格波動是一個共性話題,解決農產品價格波動要從多角度入手。”李繼鋒認為,地方政府應加大種植計劃指導,避免單一農產品盲目擴種;有關部門聯合民間資本成立農產品平衡收儲資金,平抑價格等。作為農戶,在沒有專業指導與固定收儲渠道的情況下,切勿盲目跟風,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種植作物品種。
此外,期貨工具也有望成為農戶避險利器。近年來,隨著農產品種植規模化程度逐漸提高,從業者的金融意識不斷增強,同時倉儲業能力和技術也達到較高水平,農產品期貨推出的條件逐漸成熟,必要性也逐漸提高。有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中國期貨市場新品種上市有望迎來一個“大年”。當前,蘋果期貨、香梨期貨、紅棗期貨、番茄期貨、葡萄干期貨,乃至咖啡期貨、生豬期貨、牛肉期貨等品種都成了備受期待的新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