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這兩年,食品安全、養生類的信息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這其中不乏大量謠言。在一份調查問卷中,50歲以上的人中88%都表示關注食品安全,41歲至50歲的人中也占了39%,年輕人則在14%左右。有老人展示了自己朋友圈7條分享的內容,竟然有5條屬于謠言。
@新快報:追本溯源,老年人的朋友圈成了食安類謠言的重災區,背后都是些說爛了的道理:一則,年紀大了,養生保健的需求就成了蓬勃的剛需。二則,他們對于新媒體時代的套路還不太熟悉,對于“白紙黑字”的屏幕,有著天然的信任感,而這種信任又往往被商業謠言所“兌現”。但更重要的,也是恰恰被“7條分享5條是謠言”里的笑聲所湮沒的,是他們的關懷與提醒之心意。
謠言也好,真相也罷,大到全球變暖,小到添衣加被,這些不厭其煩的“轉發”,除了年紀大的父母或關系近的親朋,估計沒有人在快節奏的生活里有這份“閑心思”。網絡謠言固然是個亟待治理的社會頑疾,但這種帶有親情粘性的公共議題的傳遞,不正是人倫綱常中最溫暖的行為邏輯?
科學素養和治謠行動固然能拯救得了老年人的朋友圈,只是,“一笑了之”將之屏蔽或“極不耐煩”反懟回去的子女,誰說不是一些朋友圈謠言泛濫的另一種幫兇呢?
@羊城晚報:打開微信,相信內里有不少的微信息分享你根本沒有打開過,再仔細想想,這類沒打開的信息分享大多來自老一輩的至親。為何連打開的心情都沒有?因為只看標題大約也就知道這類是為求點擊不設下限的嘩眾取寵類信息。
新聞中,記者碰到的有老人7條分享的內容,竟然有5條屬于謠言,這樣的情形在我們身邊并不鮮見,只不過常常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甚至自我屏蔽。謠言也罷,真相亦好,我們屏蔽掉的其實是一份份愛的傳送,因為估計除了您的至親,還沒有人有這份“閑心思”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