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日前在日本沖繩交付使用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K9車隊。新華社記者 姜俏梅攝

圖為在白俄羅斯吉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制造廠,工人進行焊接工作。新華社記者 魏忠杰攝

圖為國產福田汽車從江蘇連云港裝船出口玻利維亞。 王 春攝(人民視覺)

圖為中國長城汽車公司高端品牌WEY旗下純電動技術概念車XEV。新華社記者 羅歡歡攝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規模持續領跑全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不久前預測,2017年中國車市產銷量將以2900萬輛的規模,連續9年領跑全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稱,中國2018年將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位置。對此,專家指出,在連續多年蟬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后,中國汽車產業開始進入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比不斷提高,“走出去”步伐繼續加快,市場認可度大幅提高,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自主品牌在超越
巨大的市場為國內外車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更是成為眾多跨國車企及其在華合資企業的全球最大市場。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通用汽車的全球最大市場,2017年,通用汽車及其合資企業在華零售量首次突破400萬輛,同比增長4.4%。
前不久,保時捷在華的第100家銷售中心開業。保時捷主管銷售和營銷策略的執行董事會成員馮佩德表示,中國是其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保時捷四門跑車在亞洲尤其受歡迎,兩座車型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他表示,中國已成為保時捷718車型最重要的市場。僅2017年前三個季度,卡曼和博克斯特的銷量就高達5100輛。
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格局,業內人士指出,在傳統燃油車方面,特別是中高端汽車市場,跨國車企及其在華合資企業依舊有著較大的優勢。但是上汽、長安、吉利、長城等一批中國品牌,通過品牌、產品、技術、制造方面的升級,綜合競爭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如今,中國汽車品牌正逐步站穩腳跟并積累起自身的優勢,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的認同度也在不斷提升。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7年1-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57.9萬輛,同比增長3.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4%,比2016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銷量穩步增長的同時,2017年也是自主品牌高端化有所突破的一年。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分別推出了高端品牌WEY和領克,并于2017年4月、11月分別上市。其中,長城WEY的兩款產品,VV7和VV5自上市來,銷量已突破6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自主品牌的產品品質越來越好。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介紹,從新車故障率來看,過去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故障率相差100多個點,而2016年這一數據已縮窄到14個點,差距微乎其微,有些自主品牌的品質實際上已超越合資品牌。
“中國汽車品牌近幾年的良好表現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推動了中國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二是在汽車造型設計、人才引進及核心技術領域突破等方面,自主品牌車企不斷成長;三是國際競爭的壓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維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