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首個交易日,在金融地產、上證50、中字頭、供給側改革概念等權重股的帶動下,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聯袂上漲,迎來A股新年“開門紅”。
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348.33點,上漲1.24%,創一個月來新高;深成指報11178.05點,上漲1.25%;創業板指報1769.67點,上漲0.97%;中小板指報7632.63點,上漲1.03%。兩市上漲個股數超2500只,其中34只個股漲停,通達動力等4只個股跌停。成交量方面,滬市全日成交2277.88億元,深市全日成交2177.3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量。行業板塊方面,申萬28個一級行業全部收紅,其中,建筑材料、鋼鐵、采掘、房地產、化工、非銀金融、家用電器等行業板塊漲幅居前。
資金層面
“限期降準”助推藍籌股走強
從板塊上看,早盤四大行、兩桶油大漲,地產、煤炭等周期股活躍,熱點繼續圍繞藍籌股展開;午后水泥、煤炭、鋼鐵等板塊接力上行,市場板塊活躍度提升,滬指昨日一舉突破上方多條重要壓力位。市場人士認為主要是因為資金面緊張的情況有所緩解。
承接2017年翹尾行情,市場參與者漸漸走出2017年12月初的調整陰影。而且,進入2018年后,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也陡然緩解,令市場參與者的情緒迅速升溫。元旦小長假,媒體報道央行靈活多變的貨幣政策,即針對春節長假現金需求旺盛的情況,央行宣布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以滿足春節前商業銀行因現金大量投放而產生的臨時流動性需求,這就意味著春節期間的資金需求雖然旺盛,但難現2017年12月底的那種資金緊張局面。也就是說,國債逆回購利率年化15%這樣的境況,在2018年春節可能不再出現。這無疑將緩解投資者的緊張情緒。
上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明確鄉村振興三步走計劃,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產業板塊受到提振,相關建設有望進一步加快,昨日基建板塊的表現或與之相契合。另外,對于周末出臺的限定版降準,則直接利好房地產和銀行行業,為大盤的企穩走好提供了條件。
后市預判
即使有回調幅度不會大
2018年的開門紅,似乎來得有點猛烈。昨日市場長陽崛起,一掃節前橫盤震蕩的弱勢格局,并直接突破半年線束縛,多數分析師認為短期內應積極看多。但滬綜指在3350區域壓力較大,且指數上行中成交量并未明顯釋放,短期內資金圍繞著該區域展開拉鋸或是大概率事件。
巨豐投顧分析師表示,過去27年,上證指數新年首個交易日上漲概率超63%,因此昨日的上漲也在預料之中,但上漲超40點還是有點出乎意料。年前證監會核發新股比較少,融資只有10億元,這顯然是一個利好,但同時證監會提示未來將加快新股發行節奏,則又構成潛在壓力。此外,去年12月份以來,包括本月在內的解禁壓力依舊較大,也將成為抑制指數上行的一個因素,而成交還未明顯放量,反彈的高度還要觀望。尤其是此處的跳空缺口,既可視為反彈的標志,也可視為將要回補的隱患。所以,開門紅之后,建議繼續持股觀望,視反彈成色再做決定。
“對于滬指周二的這根放量中陽,我們認為是一個有效的上漲,也進一步驗證前期低點3254點是一個階段性底部。上證50板塊的再次強勢拉升,也激發了市場做多的熱情,技術指標已經修復完成,后期即使有所回調,幅度也不會太大。深成指在房地產板塊的帶領下,走勢相當強勁,有望繼續延續去年的強勢走勢。創業板走勢相對較弱,開盤一小時之后才跟隨主板緩慢上漲,最后漲幅雖然將近一個點,但是量能跟不上,接下來幾日可能還會有所回撤。”寧波海順分析師表示,昨日鋼鐵、煤炭、建材、油改、房地產、券商等二線藍籌走勢最為強勁,資金也有明顯流入,給出市場春耕行情的指向,接下來幾日可持續關注這幾個板塊的走勢,以進一步明確主流資金的進攻方向。
中證投資分析師表示,昨日大盤雖迎來開門紅,但指數在3350點上方仍有壓力,短期市場或將在此點位震蕩。若市場能夠出現持續性熱點,進一步帶動指數走高,沖破3350點,就可能再次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操作建議
券商板塊可以適當關注
操作上,各機構分析師建議投資者,應該密切留意股指的運行趨勢,積極把握二線藍籌的普漲行情,同時積極布局一些優質題材股。
寧波海順分析師比較看好金融板塊中被低估的券商板塊。他表示,經過2017年的充分回調,技術指標已經顯示底部,且目前券商的估值已接近歷史較低水平,一旦市場有所趨暖,相信券商股會率先啟動,建議投資者可逐步提升總體倉位。
國聯證券分析師認為可以關注以下幾條主線:業績有支撐且估值相對低位的金融板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打開農業供給側改革窗口,農林牧漁行業迎來政策出臺密集期;高景氣度的電子半導體行業成長可期;以及近期基本金屬再掀漲價潮,帶動有色金屬板塊將有所表現。
金百臨投資分析師認為,近期有兩類個股或有更為突出的表現:一是受環保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動的品種,其中農藥、橡膠助劑、PVC、PTA等相關產業的投資機會值得期待;二是補短板的產業政策導向下,先進制造業、仿制藥等相關領域個股,投資者可持續跟蹤。(深圳商報記者 高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