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是主旋律,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活力足”
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新動能在白山黑水——大連光洋的五軸高檔數控機床,打破外國技術封鎖,實現了出口日本,從“班門弄斧”躍升為“班門賣斧”;黑龍江農墾通過精細種植實現糧食“十四連豐”,鴨稻、蟹稻的每畝收益也比常規水稻增加550元。
新動能在黃海之濱——海爾智能工廠生產線上,每15秒就會誕生一臺洗衣機,耗時僅為過去的一半,產品價值卻比以前翻了2倍;青島紅領的柔性生產線上,依靠數據驅動與智能制造,效率提升30%。
新動能在改革前沿——深圳柔宇的柔性超薄顯示屏,厚度僅0.01毫米;自主創新的大疆無人機,穩居全球民用無人機領域第一把交椅;華為的歐洲專利申請量躍升至第二位,已向蘋果手機征收專利費……
“今年中國經濟沒有出現較大波動,與宏觀調控針對性和精準度提高、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密不可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穩’和‘進’的關系,宏觀政策保持了基本取向的穩定性連續性,市場預期進一步穩定;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新動能的持續釋放提供了良好環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發展迸發強勁動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今天,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源源釋放的巨大紅利,為新時代輸送不竭動力,讓中國經濟活力足、潛力大、后勁強。
新技術層出不窮。首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發現兩顆新脈沖星,5G技術催生萬物互聯時代……“中國智造”正在為世界科技版圖增色。
新業態蓬勃發展。今年前11月,我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4%,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共享單車等被外媒點贊的中國“新四大發明”正在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
新產業快速成長。開新能源汽車,看智能電視,學遠程英語,住特色民宿,游主題公園……過去老百姓想不到、不敢想的“綠色經濟”“幸福產業”正風生水起,點燃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新企業加速孕育。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451萬戶,同比增長12.5%,平均每天新設1.65萬戶,這些創業新兵擼起袖子加油干,正努力成為創新主力,譜寫中國經濟的新華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當前,我國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新興產業勢頭強勁,轉型升級正逐漸走出陣痛期、步入收獲季。”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巨輪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下,搶抓新機遇,開拓新天地,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劈波斬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