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的考量
天風證券交運團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雖然順豐上市有一級投資人的推動,但順豐絕對不是被逼的,他們是歡快地融入資本市場。
2016年被稱作快遞企業上市元年。中通赴美IPO、圓通借殼大楊創世、申通借殼艾迪西、韻達借殼新海股份,全峰快遞新三板上市、德邦物流已在上交所提交IPO申請,宅急送也公開表示過自身的上市計劃。整個快遞行業都在擁抱資本。
雖然不上市也有紅利,但什么樣的紅利能夠讓一個公司抗拒資本?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順豐的成本近年來一直在上升,飛機等重資產的投入和維護,在金融、電商、供應鏈方面的試錯,樣樣都需要資金。“順豐一直是一家很有野望的公司,股票市場融資相對而言比較方便,成本可控度高,能夠讓順豐利用成規模的資金發展規劃。而且,國際快遞巨頭總有踏入中國市場的一天,不攢點資本,怎么打仗?”
也是2011年,《創業家》的封面故事《快遞中國:順豐瘋長的故事》里就有一段這樣的預測:
如果說順豐未來發展最大的變數,可能就在上市和國際化這兩件事情上。
在順豐18年的發展歷史上,要么是用自己賺的錢擴張,要么是向銀行抵押資產獲得貸款。順豐是一家100%的家族企業,王衛100%一個人說了算,也從來沒有用投資者的錢。
但是,如果順豐要繼續向FedEx學習,把國際化進行到底,那是一件需要極大資本投入的事情,VC和PE必然要進入。
以資本的逐利性,順豐上市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還未上市的企業家,為了自己的信譽,還是不要先下論斷說不上市了。(國際金融報記者 | 鄭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