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31日)是十月份收盤的月線交易日,從當日收盤K線軌跡來看,上海綜合指數收盤為典型縮量的小陰十字星,深圳成指與創業板也大致如此。月K線收盤從技術分析理論來看,具有大階段的分析意義,這顆縮量明顯的十字星顯示了什么,我們進行一分析研究。
從十月份整體市場軌跡情況來看,我們觀察到下述一些市場信號。
●市場品種分化嚴重
月份內即有貴州茅臺、中國平安、工商銀行等少量指標股創新高表現,也有平高電氣、吳錫銀行、廣電運通等大量品種創出歷史新低,有的股票甚至遠離2015年當時“股災”對應價,而次新銀行解禁股的大量“腰斬”顯示股票擴張流通風險,而實際上主板、中小板、創業板近一年來,新股面臨的解禁不斷沖擊,過高的秒停與板停所形成的高估值回落沖擊特征明顯,這也是部分股票突發風險因素的體現,更顯示市場分化嚴重的市場現實性。
●本月出現了明顯的縮量特征,顯示存量博弈面臨攤牌
從本月上海市場來看,全月成交金額為3.4萬億,明顯低于9月份的4.9萬億;深圳市場全月成交為4.5萬億,也大幅度低于9月份的6.5萬億;創業板市場也是如此。如此之大月度的量能萎縮,顯示上攻或震蕩過程中,拉抬指標股盡管能夠看上去指數相對為強,但實際背后卻無法掩蓋眾多品種的弱勢或市場存量背景下的股價嚴重分化,市場承接力再不斷減弱。從時間因素來看,這種存量博弈面臨攤牌的概率較大,而市場中的相關信號需要密切關注。
●三季報顯示機構減持銀行股明顯
研究認為,國家隊基金的持倉調倉數據無疑是市場的風向標。三季度從股份制銀行情況來看,證金公司對于平安銀行減持力度最大,第三季度共減持該行9006.16萬股,證金公司還減持了招商銀行6279.94萬股,減持光大銀行5894.51萬股,減持中信銀行2972.36萬股,減持興業銀行658.75萬股等,其它如酒業類、家電類、奶制品等相關公司也出現大量減持情況,可以預計,減持品種的籌碼分散后,對市場壓力將在日后體現,同時對于市場投資者心理將產生一定的擴散影響,但增持是正常行為,減持也同樣如此,而后續動向則須密切關注。
●主力資金凈流入全月負值,而小單凈流入正值較多
依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本月從深滬總體來看,主力資金呈現的全月凈流出,而小單資金呈現正流入日期較多,顯示市場拉抬部分品種股票,而機構減持負值明顯。從此角度來看,多數股票籌股在少部分指標股推動指數的過程中,另類減持較為明顯,此將對下月市場形成不利影響。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31日發布的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6%,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指數連續13個月保持在51%以上較高水平。最近四個月以來,由于市場需求回升、價格上漲,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有所抬頭,PMI指數有所上升。但在環保力度持續加大形勢下,回升逐漸乏力,10月份掉頭向下,指數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因此宏觀經濟指標反復的情況,也可能對下月股票市場形成反映,投資者須密切關注其它多項指標的公布情況變化。
總體來看,由于本月深滬指數均收出明顯縮量的月K線十字星,因此如果下月市場量能無法改變的話,則市場壓力較大,不排除市場出現部分股票的繼續拋售風險,相反,如果能夠出現市場明顯的放量,則利于行情發展。從市場行為、存量博弈時間的演變周期來看,下月市場的壓力較大,而股價分化的格局仍將非常明顯。研究預計市場許多股票由于量能的分布或機構持倉變化、時點因素等,其仍難有表現,甚至績差股、技術創新低股票或繼續向下;而另類指標股能否持續表現的關鍵是市場總體量能配合情況。投資策略而言,密切關注市場總體量能變化,防范因指標股拉升指數而背后股價分化風險,穩健投資者可采取戰略觀望為主,短線投資者宜控制倉位,適量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