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無人面館”被叫停 無人販售規范發展成課題
近日,上海徐匯區出現了一個“無人面館”。這個“無人面館”其實是一臺無人販售機器,共提供兩種口味的面,酸湯肥牛和豚骨,食客僅需在機器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完成支付,機器即可自己制作一碗面,從支付到出面,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
這臺“無人面館”的食品加工模式,是將事先保存在-18℃的湯面盒快速解凍,并由注水口戳開湯面盒頂部,將開水灌入,整個過程都由機器完成。有食客評價,如果滿分100分,這個湯面可以打80分。不過也有食客表示,制作時間太短,面里的肥牛根本煮不熟。
然而,這并不是這臺無人販售機最大的問題。因為僅僅過了兩天,這個“無人面館”就因“涉嫌超范圍經營”被叫停。對此,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人員已實地查看過這臺“無人面館”,確認經營者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屬實,但涉嫌超范圍經營,待補齊相關許可證后有望再度經營。
但是,由于制面過程無人工參與,衛生條件如何保證,以及如何接受食藥監局的監管等問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
對此,經營無人煮面售賣機的上海朝天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汪愛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人販售機的衛生問題很好監管,因為目前到實體面館吃一碗面,是否使用地溝油,食客是不知道的。“如果有檢查人員來,他會用好油換上,但我們的機器是擺在外面24小時營業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點餐隨時拿去化驗。”在他看來,餐飲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管控越來越嚴,未來的趨勢就是無人化,這種對衛生安全會更有把控。”
雖然“無人面館”被叫停,但是作為“新零售”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各種各樣的無人販售機正如雨后春筍,出現各大商場、交通站點、學校、醫院等公共領域,如無人販售咖啡、橙汁、零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