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廣元市境內(nèi),一輛列車行駛在蘭渝鐵路上。新華社圖
原標題:蘭渝鐵路今日起全線開通運營
記者9月28日從成都鐵路局獲悉,蘭渝鐵路今日起全線開通運營(蘭渝鐵路開通時刻表)。記者27日查詢12306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蘭渝鐵路首趟直通旅客列車K4515次軟臥火車票銷售較快,截至27日19時,僅剩下4張,其余席別均有票可售。蘭渝鐵路全線投用后,重慶至蘭州的鐵路運行時間為13小時左右,壓縮7個多小時。
據(jù)介紹,蘭渝鐵路全線運營的初期(9月29日至10月11日),鐵路部門將開行3對成渝至蘭州的直通普速旅客列車,其中重慶至蘭州2對,暫未開行動車組列車。
蘭渝鐵路為客貨共線雙線Ⅰ級電氣化鐵路,穿越甘、陜、川、渝三省一市22個縣市區(qū)。蘭渝鐵路蘭州至重慶全長886公里,自甘肅蘭州樞紐引出,經(jīng)甘肅省榆中、渭源、漳縣、岷縣、宕昌至隴南,出隴南后,向東南經(jīng)四川省廣元、蒼溪、閬中、南部、南充、武勝,至重慶市合川后引入重慶樞紐,全線橋隧比例72%(其中廣元至重慶段為56.53%),全線設蘭州、渭源、漳縣、岷縣、哈達鋪、隴南、姚渡、廣元、蒼溪、閬中、南部、南充北、武勝、合川、重慶等客運辦理站。
蘭渝鐵路采取分段開通模式。2014年7月30日,蘭渝鐵路高興至南充東支線建成開通;2014年12月30日,蘭渝鐵路渭沱至重慶北段建成開通;2015年12月30日,蘭渝鐵路廣元至重慶段開通運營,初期開行成都(東)、重慶北至廣元普速旅客列車,自2016年5月15日起,蘭渝鐵路廣元至重慶段開行動車組,最高時速200公里,蘭渝鐵路廣元至重慶段的開通結束了四川省境內(nèi)蒼溪、閬中、南部等城鎮(zhèn)不通鐵路的歷史。市民到廣元劍門關、女皇故里等川北景區(qū)旅游,從過去經(jīng)由成都站轉乘寶成鐵路旅客列車的出行模式,簡化為在重慶北站坐上經(jīng)南充到廣元的直通旅客列車,鐵路旅行時間也從過去至少8小時壓縮為4小時左右。
10月12日起,將新增重慶至西寧K2635次旅客列車1對。同時,重慶至西寧、烏魯木齊、拉薩等地的部分旅客列車將改經(jīng)蘭渝鐵路運行。
相關鏈接
蘭渝鐵路建設之最
全線最長隧道——西秦嶺隧道
西秦嶺特長隧道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境內(nèi),長28.238公里,為蘭渝鐵路最長隧道,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也是中國鐵路施工TBM掘進最長的隧道,TBM直徑達10.23米。隧道進口位于透防鄉(xiāng)潘家溝,出口位于洛塘鎮(zhèn)老盤底,走行于秦嶺高中山區(qū),地勢總體趨勢西高東低,山體陡峻,溝谷深切多呈“V”字形。高程多在1000~2400米,相對高差約1400米,隧道最大埋深約1400米。
最大斷面鐵路隧道——新城子隧道
新城子隧道位于宕昌縣剪子河與臨江鋪之間,長9164米,受宕昌車站站線進洞的影響,為喇叭口隧道,斷面有雙線、單線、連拱、大跨等形式。受臨江鋪車站站線進站的影響,結構特殊,隧道一端為一個雙線斷面,另一端為兩個雙線斷面,隧道內(nèi)先由一般雙線斷面,轉變到大跨斷面,再轉變成聯(lián)拱、兩個單線斷面,最后變成兩個雙線斷面。其中大跨最大開挖面積350平方米,為正常雙線斷面的2.5倍,是全線最大斷面隧道。
全線海拔最高隧道——木寨嶺隧道
木寨嶺隧道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為雙洞單線分離式特長隧道,全長19.1公里,穿越11條斷裂帶,處于極高地應力區(qū)域,所屬區(qū)地震基本烈度達7度,為極高風險隧道,也是蘭渝鐵路建設關鍵控制性工程。地面高程一般為2390~3214米,是蘭渝鐵路海拔最高的隧道。隧道位于青藏高原隆升區(qū)邊緣,地質環(huán)境極為復雜特殊,受多期構造影響,區(qū)域斷裂、褶皺發(fā)育,初始地應力狀態(tài)極其復雜,多為高極高地應力。
全線最長橋——白龍江3號特大橋
蘭渝鐵路白龍江3號特大橋位于隴南市武都區(qū)梁水鎮(zhèn)內(nèi),全長10.903公里,為蘭渝鐵路最長橋梁。
全橋共332孔梁,其中簡支梁327孔,全橋共有墩臺332個,高度在3.5~29米之間。其中56米系桿拱橋跨越蘭海高速兩水東出口,將拱與梁兩種基本結構形式組合在一起,造型美觀、結構合理、跨越能力強,兼容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協(xié)調(diào)之美,施工具有安裝精度、焊接及混凝土澆筑工藝要求高的特點。
全線最大中間站——南充北站
南充北站是蘭渝鐵路最大的中間站,位于南充市順慶區(qū)瀠華北路,車站長度1.4公里,占地397.52畝,車站設計近期3個站臺8條軌道。是川東北地區(qū)的重要鐵路交通樞紐。南充北站站房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高22米,分上下兩層,其中一層為出站廳、候車廳、售票廳、行包房等。
相關報道
蘭渝鐵路“頭號重難點”工程胡麻嶺隧道貫通
新華社蘭州6月19日電(記者齊中熙、王衡)被國內(nèi)外隧道專家定性為“國內(nèi)罕見,世界難題”的蘭渝鐵路“頭號重難點”工程——胡麻嶺隧道19日勝利貫通,標志著蘭渝鐵路全線通車進入最后階段。
蘭渝鐵路是中國西部鐵路網(wǎng)主骨架,連接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是蘭新經(jīng)濟帶與川渝經(jīng)濟帶的一座重要“鋼鐵”橋梁,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交通大動脈。蘭渝鐵路建成通車后,歐洲以及我國新疆經(jīng)蘭州到重慶的列車不必再繞行隴海、西康、襄渝鐵路,將成為與京廣線、京滬線并列的三條南北鐵路大動脈之一,也是西部地區(qū)與珠三角、長三角地區(qū)的重要通道。
蘭渝鐵路所經(jīng)地區(qū)被稱為“地質博物館”,是中國地質條件最復雜的山區(qū)長大干線鐵路。中國鐵建十九局集團承建的胡麻嶺隧道全長13.6公里,是蘭渝鐵路中最難的一段,也是最后一個節(jié)點工程。該隧道地質以第三系泥巖、砂巖夾泥巖、富水粉細砂為主,泥砂含水量高達24%。胡麻嶺隧道施工如同軟豆腐里打隧道,稀泥漿糊里施工。傳統(tǒng)的注漿及降水措施收效甚微,施工過程中邊挖邊流,稍有不慎隧道就會變形和塌方,尤其是1號斜井與2號斜井間為第三系富水粉細砂高壓富水區(qū),先后發(fā)生四次大規(guī)模突水涌泥,共計涌出砂土5萬立方米、泥漿15萬立方米,抽出的水多達80萬立方米。
針對這一難點,胡麻嶺隧道自2009年建設伊始,各科研機構及中外專家、院士紛紛進駐現(xiàn)場,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幾年的時間邊施工、邊探索、邊科研,通過百余次專家會議論證,歷經(jīng)上千次工藝試驗,一個個施工難題不斷被破解。
中國鐵建十九局董事長王學忠說,施工中采用“真空降水”等新技術新工藝,有效克服了突水涌砂泛濫,施工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實現(xiàn)治標又治本目標。(首席記者張珺見習記者吳星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