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通混改方案先發后撤,但BATJ入股大局已定?)
吊足了市場胃口的中國聯通混改方案終于落地!然而就在方案發布短短4小時之后,中國聯通連撤三份混改方案相關公告。中國聯通方面表示,或需就有關事項進一步修改確認,稍晚時候將重新發布。不過,據媒體求證,四大互聯網公司入局不會改變。真真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隨后,中國聯通深夜發布公告稱,因技術原因,公司已申請繼續停牌,將在三個交易日內披露非公開發行預案和其他相關文件并復牌。
周三盤后,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的這一版聯通混改計劃細節如下:
引入BATJ等戰略投資者,占聯通A股公司擴大發行股本的34.9%,每股價格6.83元(僅BATJ四家公司就合計投資了273億元);
員工股權激勵8.5億股,每股價格3.79元(截至16日,停牌數月的中國聯通A股股價為7.47元);
總交易對價約為人民幣780億元。
引入的民營戰略投資者中,騰訊投資110億元,百度70億元,阿里巴巴43.3億元,京東50億,蘇寧40億,光啟互聯技術40億,淮海方舟信息基金40億元,鑫泉基金7億元。(據《財經》,騰訊將進入董事會;而據第一財經,BAT中的兩家將會進入董事會。)
國有部分兩家,中國人壽217億;接受老股的國有企業的結構調整基金129.75億元。
經過非公開發行和老股轉讓兩項交易后,按照發行上限計算,聯通集團合計持有聯通A股約36.67%股份;
中國人壽、騰訊信達、百度鵬寰、京東三弘、阿里創投、蘇寧云商、光啟互聯、淮海方舟、興全基金和結構調整基金將分別持有公司約10.22%、5.18%、3.30%、2.36%、2.04%、1.88%、1.88%、1.88%、0.33%、6.11% 股份,上述新引入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公司約35.19%股份,進一步形成混合所有制多元化股權結構。
中國聯通稱,本次募集資金將由聯通運營公司用于4G能力提升;5G組網技術驗證、相關業務使能及網絡試商用建設項目;及創新業務建設項目。
下一步,聯通A股公司將與聯通紅籌公司協商以定向配售或參與供股等方式認購聯通紅籌公司股份,注入資金并完成內外部審批;聯通A股公司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本次非公開發行方案,并提交相關監管機構批準。
聯通混改之路可謂是高調極了,期間BAT入局的各種消息紛飛:
2016年10月10日,聯通首次公告正在研究和討論混改方案;
2016年11月30日公告:具體改革實施方案也仍在討論,還存在不確定性;
2017年7月24日,中國聯通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混改試點方案已獲得發改委批復。
如今混改終于有了定論,對于被中移動遠遠甩在身后的聯通來說,這是背水一戰;而對于國企改革的大局,本次中國聯通大比例引入戰投立下了新標桿,為未來國企改革“全面開花”打下基礎。
中國聯通港股停牌一日后,將于8月17日復牌。聯通A股自3月31日停牌至今,仍未有復牌消息。
聯通內患:移動不到一周賺出聯通1年利潤
中國聯通2016年全年凈利潤6.25億元,暴跌94.1%。不過,中國聯通今年上半年經營狀況大幅改善,凈利潤暴漲七成。
中國聯通8月16日晚間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稅前利潤33.1億元,凈利潤為23.5億元;其中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7.8億元,同比增長74.3%,基本每股收益為0.037元。
公司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81.6億元,同比下降1.5%。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累計實現1241.1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移動業務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實現768.4億元,同比增長5.2%;固網業務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實現465.7億元,與上年持平。
從增速上來說,很不錯的成績了,但即便如此,歸屬于股東凈利潤也只相當于同期中移動的約1.24%。中國移動日前公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中國移動上半年營業收入388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股東應占利潤為627億元,增長3.5%。
從2016年的財報數據來看,移動的營業收入是7084億,電信的營業收入是3522億,聯通的營業收入是2742億;凈利潤方面,移動是1087億,電信是180億,聯通是6.25億元。中國移動不到一周,就能賺出聯通1年的凈利潤。
聯通營收連續多年下跌,與其用戶數增速緩慢甚至流失有關。以最能貢獻流量的4G用戶數來做比較,截至今年6月底,聯通4G用戶數為1.38億戶,電信為1.52億戶,移動為5.93億戶。聯通4G用戶數甚至不及電信,僅為移動的23.38%。
圖片來源:面包財經
而聯通傳統的優勢業務——有線寬帶業務也被移動超越。今年6月底,移動寬帶用戶數達到9304萬戶,而聯通僅為7692萬戶。聯通在財報中也稱,由于固網寬帶市場競爭激烈,今年上半年寬帶接入收入同比下跌。
此外,聯通在財報中稱,展望下半年,考慮到其將于今年9月1日起取消移動國內漫游長途費,同時預期市場競爭將會周期性加劇,預計下半年財務表現將面對較大壓力。
而移動則稱,今年上半年,移動抓住4G與家庭寬帶發展契機,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發展成效明顯;展望全年,將保持良好的盈利水平。
引入巨無霸民企,聯通能煥發生機嗎?
聯通亟待一場觸底反彈。
據財經雜志,參與聯通此次混改的14家公司分別為四類公司:
四大互聯網公司——騰訊、百度、京東、阿里;
垂直行業公司——蘇寧云商、光啟Kuang-Chi、滴滴、網宿科技、用友、宜通世紀;
金融企業產業集團——中國人壽、中國中車;
產業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前海母基金。
聯通董事長王曉初此前表示,“希望公司改革后真正獨立運營,不受制于各個部門的行政命令影響,即使有影響也希望越小越好。”
據澎湃新聞,王曉初周三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通過混改之后,中國聯通A股公司將有重大董事會重組,預料中國聯通集團在董事會的席位將會減至2人,民營企業增加3人,國有企業加1人,而國家亦會派出3人;另外亦設有獨立董事,而整體人數亦比現時增加。重大重組后的董事會,將會更能體現多元化發展及增加話語權。
據《財經》,騰訊將進入董事會;而據第一財經,BAT中的兩家將會進入董事會。
目前,中國聯通A股公司的董事會共有7名成員,其中,聯通占據4席,另外3個席位均為獨立董事。
王曉初表示,騰訊、百度、京東及阿里巴巴這四間公司各有長短處,將會依循金融支付、大數據、電子零售及互聯網內容等業務,發揮戰略性協同效應,目前已有初步框架協議,但仍在探討之中。
不過,網易科技援引電信行業某分析師指出,中國聯通通過A股公司融資,但又能把新引入者的影響力控制在比較小的范圍,任何一個單獨的投資者幾乎都不會有任何可能去影響決策。當然,后續還是要看董事會席位的安排,不過即使引入新的董事也是A股公司的董事會,其實影響也是有限。
中國聯通A股并不是實際運營公司,實際的運營公司是香港的聯通紅籌公司。因此,如此折算的話,中國聯通集團占聯通紅籌公司53.3%;公眾股東占聯通紅籌公司34.1%;戰略投資者占聯通紅籌公司股份11.7%,員工持股占比0.9%。
即使入股資金最多的217億的中國人壽占實際運作公司的比例也不過3.4%,騰訊110億入股占比比例1.7%,百度、阿里、京東會占比更少。
經濟觀察網援引專家對聯通混改的成功與否提出這樣一兩個假設條件:
第一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要“一以貫之”。“原來聯通和新引入的國有出資人股權加一起,一定要成為第一大股東或實質控股股東,而新引入的民營資本或個人資本,加起來的比例、原則上不能超過前者。這就是平衡股權比例的一個重要原則,即保持國有控股權。
第二個是堅持現代企業制度要“一以貫之”嚴格按照公司法來運作,規范混改公司章程,把權限交給董事會、股東大會,而不是交給國資委。或者說要把國資委這個出資人的職責權限與混改公司要嚴格區分,做到政企分開。”
聯通與BAT們的合作早已開始
聯通與騰訊在移動銷售方面已經進行合作,比較知名的是大小王卡,半年時間就已經增加了2000萬用戶(一季度聯通的4G用戶總數是1.22億);和阿里合作的螞蟻寶卡也帶來了300萬用戶。
騰訊錢包、支付寶功能頁都在顯眼的位置掛著開通聯通流量卡的入口。
此外,許多互聯網公司也與聯通推出了合作卡:B站推出了22、33卡,京東推出強卡,微博推出了微卡,今日頭條的懂我卡、百度的神卡等等……
日前,聯通還與騰訊及阿里組建省級的運營中心。不過,針對這些消息,8月9日聯通曾發布一則澄清公告,與騰訊、阿里合作成立的運營中心與混該無關。
后續合作大猜想
聯通公告稱,8月16日,中國聯通與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等戰略投資者就進一步合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將在零售體系、渠道、內容、家庭互聯網、支付金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展開深度協同。
格隆匯提出猜測:聯通和BAT共同合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聯通提供通信特許經營權,BAT提供資本和運營、技術等。這兩者的區別不確切的打個比方,假如聯通是生產水的,混改方案并不是讓其他民營公司進來一起來生產水和賣水,而是聯通出讓水的專營權,讓生產咖啡豆、生產茶葉的BAT公司一起來成立星巴克這樣的公司,當星巴克越做越大,聯通的水也會越賣越多,一石N鳥,這才是混改應有的效果。
移動互聯網公司天然的就對手機流量有龐大的需求,他們反向和運營商合作的電話卡,也是沖著在資費上有優惠政策,例如用了騰訊的大王卡,騰訊旗下的APP全部免流量,在游戲、視頻、音樂等領域,在免流量的引導下,用戶會自發的使用騰訊系的應用。
由于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增速已經下降,全行業的流量紅利一去不復返,接下來存量博弈的時候,互聯網巨頭對于用戶的爭奪已經上升到流量層面。幾個大巨頭,通過流量免費可以迅速打通整個生態。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周三晚間公司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對參與混改評價稱,騰訊此前跟聯通有合作,尤其是最近的大王卡和騰訊系APP免流量非常成功,給聯通帶來很多新用戶。針對分析師稱參與混改是否意味著騰訊面臨更多政府管制的問題,劉熾平稱:“混改是為了讓國企融入市場,不意味著給騰訊的業務帶來管制壓力,相反,市場力量會讓國企變得更有競爭力。”
百度回應參與聯通混改:參與聯通“混改”,不僅是看好聯通長遠的發展,更是看到未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終端和設備接入網絡,實現人與機器的自然對話和智能交互,自動駕駛汽車也將是新的數據平臺,這些都將為電信運營商的發展帶來新的驅動力。
5G將是聯通翻身的戰場?
混改方案如今正式獲批復,聯通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凈額,將由聯通運營公司用于4G能力提升;5G組網技術驗證、相關業務使能及網絡試商用建設項目;及創新業務建設項目。
據港媒報道,王曉初在中期業績會上特別提及5G業務,稱相信5G產業鏈發展比較快,將較原定時間略為提前,并指科技技術標準將于2019年完成,估計于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逐步于國內某些地區開始商用,現時會做試驗措施,等待技術完善再作部署。
4G時代,中國移動率先拿到了工信部的4G牌照,不久就將3G時代如魚得水的聯通和電信甩在身后。
截止2017年6月,中國聯通有1.38億4G用戶,中國電信有1.52億4G用戶,中國移動有5.93億用戶。差距可以說是非常懸殊了。
營收和凈利減少,代表聯通能夠撬動和利用的資本在減少,這對正在積極布局5G網絡,需要耗費大量資本的聯通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聯通董事長王曉初此前也表示,“由于資金方面的不足,將不再與中國移動進行全方位業務競爭,將聚焦在東南沿海地區,用小資金發展大業務。”
根據工信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和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我國已在2017年展開5G網絡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將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在5G正式標準公布后,2019年就啟動5G網絡建設,最快于2020年正式商用。
三大運營商都提出了各自的5G發展計劃。5G戰場上,聯通能否提前拿到牌照,技術上能否盡快實現突破,整個市場拭目以待。
聯通混改終落地,給未來國企改革“全面開花”打下基礎
早于去年,國家發改委會同國資委等部門推進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選擇了7家企業或項目,開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作為央企混改試點中唯一一家A+H股公司,中國聯通在混改中具有“紅旗手”的地位。在行業人士看來,中船集團、聯通集團、東航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是第一批;兵器裝備集團、兵器工業集團、中船重工、中糧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混改是第二批,油氣改革則是第三批的重點。
華創策略發布研報稱,本次聯通混改引入戰投規格大超預期,有助于提升市場對于國改的風險偏好。在十九大政治周期高點下,三季度改革主線依舊是市場“主旋律”。
大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在構建多元化股權結構的同時,為國企帶來社會資本的資源與活力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然而,不同于90年代國企改革,“賣國資給民企”的國有資產流失的模式,本輪國企改革戰略投資者得引進和國資股權的讓渡,是建立在“嚴防國資流失”和“國資做大做強”的基礎上。本次中國聯通大比例引入戰投將為國企改革“一企一策”再立新標桿,有助于未來國企改革“全面開花”打下基礎。
對于國企混改未來展望:
1、中國聯通、東航等壟斷領域央企混改標桿模式已基本確立,后續或復制展開。壟斷領域央企混改以重塑股權結構和激勵機制這兩個最核心問題為著手,以做大做強國資為目標;
2、四大央企改革將得到持續推進:1)大比例引入社會資本的“真混改”;2)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的試點;3)重要領域央企整合;4)央企非核心業務剝離;
3、從混改時點節奏上:央企及重點省份帶有標桿性質的混改項目會在19大前密集落地,提升市場對于改革的整體偏好;而全國多數地方的一般國改項目或將在19大之后伴隨人事、政策定調、混改標桿模式的落地后,逐步有序展開;
4、從重點領域看,根據發改委倒排“時間表的要求:”第一批、第二批央企混改試點名單上的試點集團的改革或將得到重點推進,這其中,軍民融合作為三大改革中的另外一項,與央企混改相結合的軍工混改或是重中之重。
5、地方國企改革“一企一策”形式更加靈活,在守住合規、公允、職工利益這些底線的基礎上,各種形式的“曲線退出”不涉及國有資產流失,以體現國資“有進有退”,重點關注:天津、山東、上海等。
建議重點關注央企軍工混改試點以及地方標桿——天津混改,央企混改重點關注軍工混改:中船防務、中船科技、中國核建、航天電器,同時關注鐵龍物流,中糧地產。央企重組重點關注火電:華能國際。地方混改建議關注天房發展、中新藥業、山東路橋、新華制藥、百聯股份等。
申萬宏源則稱,中國聯通的混改是一份免費的看漲期權,因為如果中國聯通與戰略投資者進行深度合作,公司不僅能擴充傳統電信業務的收入,還將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可持續和增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