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生創展:“地產帝國”沒落
朱孟依出身寒門但頭腦精明,他依托著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浪潮,一步步創建起了規模龐大的地產帝國。1983年,他的兄長朱拉伊大學畢業后,前往廣東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衛生院工作,朱孟依也跟隨至該地做起建筑包工頭。
在與當地鎮政府聯合搞開發的過程中,政府出地朱孟依出錢,共同建設商業街。憑借著承包建設留隍鎮商業街,20歲出頭的朱孟依挖到人生“第一桶金”,開始轉型做地產開發商,并輾轉到香港,隨后獲得香港永久居住資格。
1992年,朱孟依與張榮芳、陸維璣夫婦一起在香港創辦合生創展,作為公司的融資平臺。根據國家當時的規定,除投標及買地外,合生創展沒有獨資開發房地產的資格。1993年,朱孟依以港商的身份回內地,在廣州注冊成立了珠江投資,主要負責在內地市場拿地。
在內地急盼外資的年代,港資的合生創展和廣州的珠江投資“珠”聯璧“合”,占盡政策紅利,開啟在中國房地產界攻城略地的步伐。據悉,合生創展大約70%的房地產項目都與珠江投資合作開發,因而被業界稱為“珠江系”。
1993年,朱孟依用低價拿下當時廣州城外正處于規劃之中的天河區大塊農田,并開發百萬平米的超級大盤——華景新城,一炮走紅。此后,“珠江系”又在廣州先后開發了駿景花園、帝景苑、愉景雅苑、暨南花園、華南新城等近20個大型項目。
同時,朱孟依開始謀求資本市場支持。1998年,內地A股市場還不允許私營地產企業上市,朱孟依便憑借港資身份,促使合生創展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資本助力下的合生創展一飛沖天,1998—1999年在廣州開發100多座樓宇,達到萬科在全國五大城市開發規模的總和,被稱為廣州地產界的霸主。
一貫沉默神秘的朱孟依學習香港李嘉誠等地產富豪的開發模式,不停地在一線城市大量吸納土地儲備,并采取了高存儲、慢節奏、大盤高端的手法,高峰時期一二線城市黃金地段的土地儲備高達近4000萬平米,成長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地產開發商。
2004年,合生創展成為“華南地產五虎”中首家沖破百億元銷售額大關的房企,當時其他四虎的銷售業績,恒大為14.4億元、碧桂園為32.4億元、富力地產64億元、雅居樂為45億元,即使當時風頭勁爆的萬科,其銷售金額也未過百億元。合生創展因此被王石贊譽為中國地產界的“航空母艦”。
2006年,合生創展突然發力,在北京一口氣推出六大新項目,均是位于中央商務區、第三使館區等黃金地段項目。彼時,合生創展在全國范圍內同時運營的項目更是高達36個,朱孟依一時在國內地產界風頭無兩。
轉變和衰落發生在2009年。在這一年,合生創展的全年銷售業績在達到150.9億元的最高峰后,開始徘徊不前。在百億銷售額上下徘徊三四年后,更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同屬于“華南地產五虎”的恒大、碧桂園,其業績在2016年均超過3000億元。僅今年上半年,這兩家地產龍頭企業的業績分別達到2441億元、2889億元,已穩居中國地產行業前三強。“五虎”的另外兩家富力地產和雅居樂,也將合生創展遠遠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