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美食短視頻起家的生活方式品牌“日日煮(DayDayCook)”宣布完成1億人民幣B輪融資,由K11創辦人鄭志剛和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領投。
這是日日煮獲得阿里系領投的第三次注資。在2016年2月,日日煮就獲得3500 萬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系的合一資本。時隔半年,2016年9月,日日煮又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35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據日日煮創始人Norma介紹,在本輪融資后,日日煮要踏上品牌化升級之路,在垂直美食生活領域中打造一個全球性的生活美食品牌。日日煮除了生產優質美食內容之外,在香港已經開始上線自有品牌的商品包括醬料、即食料理包和飲品。在大陸,日日煮會開拓線上線下的用戶體驗,計劃在上海K11購物中心開設第一家烹飪學院和體驗店,未來還會拓展到廣州、沈陽、北京、香港等城市。
目前,日日煮的視頻已在全網收獲36億的點擊量,APP用戶300萬。其中,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的粉絲總量已有1500萬,視頻平臺粉絲400萬人,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內容還覆蓋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
從2015年初美食短視頻起家的自媒體,再到如今集內容和產品于一身的美食生活品牌,在拿到1億元融資后將如何完成品牌落地,成為美食短視頻平臺成功變現的模板?
以“ DayDayCook Plus ”為首的內容變現模式
早在2016年底,日日煮就已經嘗試牽手傳統供應商打造品牌的方式。2016年12月28日,“日日煮”在線上直播了一場名為 “DayDayCook Plus內容IP升級之路”的戰略發布會,在會上首次與傳統大型生鮮集團——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水產”)合作,聯名推出新品“翡翠生蝦仁”。在發布會直播的50分鐘內,首發的10000件產品全部售空,交易額達到近100萬元。
包裝帶二維碼的新品“翡翠生蝦仁”
對美食內容平臺來說,這可能是一次成功的模板。有了廚房場景下優質的品牌和產品,加碼原創內容,這樣的跨界營銷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也將會是 “日日煮”未來塑造品牌形象、豐富平臺內容的主要方式。
當美食內容平臺和傳統供應鏈融合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日日煮”創始人Norma對《天下網商》說,傳統模式中,用戶需要先在網上查找食譜或教程,再轉移到線下農產品市場或電商平臺挑選食材,費時費力不說,品質也無法得到保證,由此,“日日煮”的做法實現了內容與消費的統一,“與高質量的、有用戶需求的、實用性的傳統品牌進行深度合作,是我們目前想做的方向,也是DayDayCook Plus成立的初衷。
除此之外,作為內容平臺,日日煮在廣告服務上日趨成熟,依托傳播渠道和內容制作的優勢,對合作方商品嘗試深度定制服務,通過“DDC Plus”計劃,聯通內容的線上線下傳播,形成品牌商、渠道方和日日煮三方共贏的局面。
“DDC Plus”業務主要是和優質商品的品牌商合作,利用內容策劃制作及傳播優勢,共同挖掘和打造潛在爆款產品,打造階段性的爆款現象來助力銷售;通過將商品植入《烹飪教學短片》《趣食》《辣椒測評系列》等節目,在各大視頻平臺進行分發來引導消費決策;最終在自有APP、微店、淘寶、線下超市等渠道分銷來完成銷售。
比如,日日煮和國內最大的三文魚進口商共同推廣、銷售高品質三文魚產品,通過視頻傳播三文魚的各種烹飪方法,激發三文魚的品類需求,提升用戶購買頻次,并在歐尚、家樂福、沃爾瑪、綠地超市等多家商超進行銷售。
據介紹,隨著消費升級大趨勢,用戶對優質商品的需求度持續升溫,目前日日煮在針對品牌商商品合作的收益會比傳統廣告收入高2~3倍。為了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日日煮計劃于2017年底在上海K11開設第一家烹飪學院和實體店。
用內容延伸商品,導購引流到其他合作電商平臺;用“DayDayCook Plus”與供應鏈端的傳統企業做跨界合作,快速提升品牌影響力;為品牌商定制內容策劃制作及傳播,這是“日日煮”目前內容變現的模式。未來,還可能在線上推出收費的直播課程、在線下開設烹飪學院和實體店,以實用的差異化內容讓用戶買單。
打造美食 IP ,孵化專業的 “ 內容生產者 ”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融資之后,日日煮還計劃在旗下MCN——DayDayCook OpenStudio內容創作公社(以下簡稱“OS”)同步推出多個美食星廚IP,進一步豐富平臺內容。
根據公開資料,MCN(Multi-ChannelNetwork)是舶來品,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將PGC(專業內容生產)的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簡言之,是有能力和資源幫助內容生產者的公司。
目前, 日日煮的這個內容創作公社“OS”已經擁有戰略合作社員5-8家、重要合作社員20家,其中包括小寶君、門牙、一杯、膳叔等當紅的美食PGC。此外,日日煮還同明星張亮進行深入合作,一起打造“亮廚”品牌,孵化內容,開發產品,打造全新星廚IP。預計在2017年做到覆蓋1億粉絲,日日煮平臺上頭部美食PGC的粉絲已經超過3500萬。
打造IP對于日日煮來說早已不是難事。2016年4月,日日煮推出了“Norma在這里”和“廚訪”欄目,獲得近1億的全網點擊量,驗證了“圍繞產品講故事”的模式提升內容變現轉化率的可能。
隨后,團隊還開發了全新的虛擬IP形象——“鍋妹”和“辣叔”,并為他們推出定制版表情包,線上“辣叔學院”語音課程則屢屢爆滿,通過一系列包裝設計,未來,這些擁有更長生命周期的虛擬IP都會推出周邊產品。
日日煮新推出的“鍋妹和辣叔”IP形象
如今,包括微博在內的媒體渠道正在持續鞏固和豐富其視頻內容,明星和網紅也越來越深入視頻領域,使得短視頻能夠得到更快、更強、更深入的傳播效果。
打造垂直美食生活領域的KOL矩陣,是日日煮的“強項”。作為垂直短視頻領域的佼佼者,日日煮強大的全網內容分發覆蓋能力,可協助MCN旗下PGC進行更多維度的內容分發,在短時間內積累內容播放量及粉絲量。
其次,日日煮的專業視頻團隊可以每月生產超過80條原創視頻內容,擁有大量的食譜,同時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擁有自己的視頻工作室,專業化將帶來更多效率,內容的量產化對早期IP孵化具有很大意義,為PGC的內容不斷生產提供保障。
從2015年進入大陸,日日煮在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完成蛻變,并且走出一條美食生活垂直品類獨特的跨領域、多渠道的品牌之路。在眾多內容平臺掙扎求生之際,日日煮是否已經找到了變現的出口,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文 / 記者 梁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