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新能源領域項目加速落地,一條條智能制造產線高效運轉,一項項新型顯示技術突破瓶頸……在廈門,一場由科技創新引領的“彎道超車、換道領跑”產業升級正加速推進。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廈門新培育出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3個千億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成為全市“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追“高”逐“新”,廈門將持續深化項目攻堅,精準招引高能級產業項目,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城市能級新跨越。
項目提速 聚鏈成勢
廈門火炬高新區同翔高新城的中創新航高性能鋰電池項目工地內,打樁機沉穩有力地作業,挖掘機、運輸車有條不紊地穿行,構成一幅忙碌有序的施工圖景。
今年2月啟動建設的中創新航高性能鋰電池項目,是廈門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的標志性工程之一。項目規劃建設產能50GWh的綠色化、現代化、數智化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線,達產后年產值將超百億元。
“‘十四五’期間,中創新航立足自主創新,裝機量排名全球第三。”中創新航廈門公司總經理汪建昆介紹說,作為集團的核心基地,廈門基地已經完成了30GWh產能的建設和投用。
新能源是廈門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布局,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近三年,廈門新能源產業年均遞增超過30%,今年產值預計將首次突破千億元,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以項目建設之進,匯聚產業發展之勢。作為廈門新能源產業集聚的主要載體,同翔高新城已匯聚廈門時代、海辰儲能、新能安、中創新航、中能瑞新等龍頭企業,合計規劃產能395GWh。
不僅新能源產業串珠成鏈,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高能級項目也紛紛聚鏈成群。丘鈦科技公司計劃在廈門投資設立高端微型驅動器運營總部,建設符合工業4.0標準的世界一流智能制造基地;鴻基偉業公司新設碳纖維復材制品基地,生產碳纖維自行車車架及變速器、電子剎車系統等,進一步鞏固廈門在全球自行車碳纖維部件的龍頭地位……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一幅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基金活水 精準澆灌
在智能駕駛中,4D成像雷達的作用至關重要。即使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它都能幫助車輛精準捕捉到障礙物的所有信息。成立于2021年的賽恩領動,正是車規級4D成像雷達感知方案的深耕者。近日,賽恩領動廈門智能制造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并發布最新研發的“衛星架構4D成像雷達5R系統”,為廈門本土智能感知產業鏈再擴拼圖。
賽恩領動與廈門的結緣,得益于資本市場與產業政策協同發力。去年,由廈門先進制造業一號基金聯合領投的B輪融資,為賽恩領動注入了關鍵發展動力,也成為其落戶廈門的契機。
“廈門基地最大設計產能年產1000萬顆4D雷達,將全面滿足L2(組合駕駛輔助)+L4(高度自動駕駛)等多場景的規模化交付需求。”賽恩領動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旭陽說。
2024年,海翼集團、廈門產投、集美產投、火炬產投共同出資,設立了總規模達100億元的廈門先進制造業基金,主要投向先進制造業領域和特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隨著新質生產力加速崛起,該基金將通過繪制產業鏈圖譜、轉化“卡脖子”技術清單精準形成投資指引,構建“戰略篩選+專項賦能”的投資體系,推動先進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近年來,廈門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以金融杠桿撬動新質生產力躍遷。火炬高新區出臺《廈門火炬高新區關于“撥改投”政策的實施辦法(試行)》,設立“撥改投”基金,將原本一次性的“輸血式”補助,轉化為具有持續賦能效應的“造血式”投資。此外,廈門還發起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新質生產力創業投資基金,旨在通過“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策略,培育未來產業。
創新驅動 智造未來
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創新驅動則是核心引擎。
近日,落戶火炬(翔安)產業區的廈門大族尚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Micro-LED巨量轉移設備與巨量焊接設備,成功攻克了Micro-LED量產的核心難題。
作為當今最前沿的顯示技術之一,Micro-LED被形象地稱作顯示領域的“六邊形戰士”,具有高亮度、高對比度、壽命長、低功耗等優點。然而,Micro-LED商業化卻面臨難題,“巨量轉移”技術瓶頸便是其中之一。
“巨量轉移技術,是指將數百萬至數千萬顆微米級LED晶粒高效、精準地轉移到電路基板上的過程,是Micro-LED顯示技術中的核心工藝,直接決定了顯示產品的量產成本與質量。”大族尚立總經理莊昌輝說,此次公司發布的首臺套設備,有效解決巨量轉移過程中的波長一致性、精度與良率兼容等問題,并成功突破G4.5玻璃基大幅面焊接問題等痛點和難點,是推動Micro-LED實現量產的關鍵一環。
“巨量轉移過程中,需將微米級別芯片精準轉移到目標基板上,對效率的要求極高。我們的產品轉移效率達到了40KK,即每小時可完成4000萬顆芯片的轉移,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莊昌輝說。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作為全國唯一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城市,廈門把握Micro-LED技術領域彎道超車機遇,以龍頭引領、創新驅動,搶抓新型顯示先機,目前新型顯示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6位。
打好“收官戰”,蓄力“開門紅”。廈門持續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五年來,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4大支柱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占GDP比重突破60%。產業競爭力持續攀升,生物醫藥產業連續四年營收超千億元,集成電路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球百強城市前50。(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管軒 雷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