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芳經常給母親按摩沒有知覺的左臂。

李海芳在板材廠車間里工作。
海都閩南網訊 7年前,父親患上腦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3年前,母親又患了腦梗塞,左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在外打工的李海芳,不忍心把母親留在家里,就帶著母親找工作。“要雇俺就讓俺帶著娘!”這是25歲的費縣美麗女孩李海芳找工作的唯一條件。
不幸 母親患病半身癱瘓
22日上午10時30分,記者在臨沂費縣探沂鎮碗窯村一家板材廠,見到了帶著母親在此打工的李海芳。兩張簡單的床,一塊木板放在幾塊空心磚上,搭起一個床頭柜,菜板也放在空心磚搭起的臺子上,飯桌由一個圓木墩和一塊木板組成,桌上放著幾個土豆和幾包掛面,簡單的布置就是李海芳和母親朱愛芝臨時的家。
“我的家在費縣探沂鎮西邊的前楊莊村,距離打工的碗窯村有十五里,我有一個哥哥。父親生病前在周邊的板材廠打工,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一家四口住在一起也相當溫馨,可是從2005年年底開始,這一切因父親患上腦炎而發生了改變。”李海芳說,家里還因此欠下2萬多元的外債。
“為了掙錢還債,學習很好的哥哥就在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掙錢,挑起了家里的重擔。”李海芳回憶起以前的遭遇難過地說,父親出院后,留下了嚴重的腦炎后遺癥,出現神志不清、易怒、忘事等癥狀,一直由母親在家里照料。
2009年春天,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李海芳母親朱愛芝患上了腦梗塞,造成身體的左半邊癱瘓,生活不能自理。中專畢業后在外打工的李海芳得知了這一消息后,連著哭了好幾個晚上,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家照料臥病在床的母親。說這些話時,李海芳眼里含著淚花,兩只手因長年做粗活顯得粗糙紅腫,但清秀的臉上卻滿是堅強。
執著 帶母打工曾多次被拒絕
經過李海芳一年多的精心照料,母親的病情開始慢慢好轉,可以下床拄著拐棍行走,手恢復了知覺,也可以抬起來了。2011年春節后,李海芳想外出找工作,但又不忍心丟下生病的母親,再三考慮后,她決定帶著母親去找工作。父親就由鄰居幫著照顧,哥哥下班后再回家照顧。
“‘雇俺必須讓俺帶著俺娘!’這是我找工作的唯一條件。”說起找工作的經歷,李海芳說,自己的“特殊條件”嚇跑了不少招工單位,“他們都嫌我有累贅,害怕我不能專心干活。”
經歷了無數次的拒絕,但李海芳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母親養大我們兩個孩子,再苦都沒說過放棄,我有啥資格說放棄。”李海芳堅定地說。
遭遇了無數次的拒絕,李海芳的孝心打動了探沂鎮一家板材廠的老板馬蘇云,不僅給李海芳提供了工作,甚至還給李海芳母女倆在廠子里提供了一間單身宿舍,把她們安頓下來。“李海芳很孝順,我很佩服她。”老板馬蘇云這樣告訴記者。
打工的地方離家只有十五里路,李海芳也經常回去看望父親。
期盼 母親希望女兒找個好婆家
到現在,李海芳已帶著母親在板材廠工作一年多了,每天早上6點左右,她都會準時起床,燒水、煮飯、掃地,然后服侍母親上廁所、洗臉、吃飯。忙完這些,李海芳才匆匆忙忙扒上幾口飯,到隔壁的廠房里工作。中午再一路飛奔回來做午飯……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著。
“有這樣一個孝順女兒,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分,我現在最著急的是她的婚事,盼著她找個好婆家。”朱愛芝含淚告訴記者,一年多來,李海芳每天都對她進行著細心的照顧,讓她心里感到無比欣慰,可女兒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能因為自己耽誤了婚事啊。朱愛芝說,一些來相親的得知她家的情況后,都選擇了離開。
“我這個病最怕冷,她就給我買了電褥子,為了省錢,她自己卻不舍得買。”說到這里,朱愛芝流下了眼淚,女兒現在正是愛美的時候,洗臉后只用點便宜的雪花膏,好幾年也不舍得買一身新衣服。
“現在媽媽的病一天天地好轉,比臥病在床時,已有了很大的好轉。”李海芳說,現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期盼父母的病都好起來,哥哥早日娶上媳婦,“我相信日子會一點點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