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刪帖收費網站的截圖

“315”本是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盾牌,如今卻成為某些所謂投訴打假網站的“搖錢樹”。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投訴網站拿著消費者的投訴帖,卻和商家做起了收錢刪帖的買賣。
而在“315”背后的江湖中,消費者從頭到尾都是被利用的。
山寨維權網“三吃”,日進數萬元
3月8日,北京東四環一棟寫字樓里,林肖武(化名)對著電腦,不停翻看著自己的三個網站,域名都跟315有關。
“我的網站就靠著315賺錢。”林肖武坦言,他買房的錢都是開網站賺來的。在他看來,包括自家網站在內的諸多315網站,都是吃消費者的投訴信息,吃企業的公關費,吃社會公信力,“簡稱三頭吃。”
3月8日上午,林肖武的辦公室門外格子間里,十來個員工噼里啪啦地敲著字。
每隔半個小時,林肖武的門會被敲響,“談成了!”員工隔著門喊。
隨即,林肖武迅速刷新郵箱,點擊員工發來的鏈接,打開網站后臺,上傳,置頂,或者刪除帖子。
這些帖子都是消費者對各種商品的投訴,“315前后投訴最多,也是我們掙錢最快的時候。”林肖武笑著說,從2月中旬開始,公司業務翻了一番。
“最多的一天,刪帖三四十條,一天收入數萬元。”坐在辦公室的林肖武并不避諱最近的好生意。據他所知,僅北京地區,各類打著“315”旗號的大小網站就有數百家,各家主要的運營模式都一樣刪帖收費。
消費者被利用,企業愿花錢消災
“我都投訴快一個月了,你們怎么沒有反應?”
3月12日,一名消費者投訴林肖武的網站,在客服QQ上不停地振屏和詢問。客服人員根本就不理會這些。
“我們不會給投訴者回復,他們(消費者)從頭到尾都是被利用的。”林肖武說,很多廠家直接刪帖,根本不要投訴消費者的電話,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他坦言,雖然消費者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和反饋,但“315”這三個數字有天然的公益性、社會公信力,來投訴的消費者還是絡繹不絕。“你去問問,臨近每年的3月15日,哪家315網站不賺錢?”
而對于收費刪帖,多家企業并不愿多說。“每年315之前一個月,這種詢問網站上有負面投訴,需不需要刪帖的電話,會突然增多。”一家企業宣傳人員抱怨,“有時一天七八家,還都是一個投訴。”
林肖武坦言,不少企業“自己并不干凈”,315臨近他們很緊張,都怕被媒體盯上,“都愿意花點兒小錢來消災”。
建站低投入高產出,被查風險低
一家“315”網站的負責人介紹,建立一個網站,需購買域名、服務器,“一般的315網站域名不到300元,租用一個服務器,一年費用大約八九百元。”除此之外,網站的裝修費用1000元,“一兩天就能完成”。
這名負責人稱,日常維護網站一兩個人就夠,租個地方或是在家就能辦公,“除了工資等著收錢就行了。”而每刪除一個帖子少則三五百元,多則上萬元,“就按照最低成本來算,刪三五條帖子,整個網站就算回本了。”
工業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顯示,“315維權網(315weiquan.com)”的備案號為鄂ICP備09036620號-1,網站主辦單位為個人,備案名為“保密網”。“315專區(315zq.com)”的備案信息則為冀ICP備11018857號-1,主辦單位也為個人,網站名稱為“追求網”。兩個網站均無互聯網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且注冊信息中聯系電話都是10位數字。
“10位的電話意味著注冊信息是假的,即使這些網站肆意向企業收取刪帖費,相關部門想要查處,也很難找到蹤跡。”一家正規網站的負責人說。據《新京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神舟二十二號飛船載貨飛赴中國空間站 我國2025-11-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