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副總統約瑟夫·拜登
美國副總統約瑟夫·拜登從2日起對日本、中國和韓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其間,拜登將和這三個亞洲國家的領導人舉行會晤,就經濟、安全、能源和環保等一系列議題進行磋商。美國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室主任容安瀾表示,拜登訪華,防空識別區將是一個重要話題。美國希望中日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美國不會扮演中日之間的調停者。
訪日派發“定心丸”
安倍1日表示,他和拜登會面時將討論中國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問題,日美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將“相互加強協調,共同應對”。
根據美國國務院11月29日正式發布的建議,美國航空運營商應該尊重中方要求,在旗下國際航班經過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時向中方通報飛行計劃。由于日本政府此前建議本國航空公司的航班經過東海防空識別區時不要向中方通報飛行計劃,因此美方的做法令日本政府十分尷尬。
日本官員1日否認了美國政府要求本國航空公司向中方通報飛行計劃的報道,稱美方的正式立場還需要得到拜登本人的親口確認。
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的亞洲問題專家格拉澤分析說,為了安撫日本,拜登可能會重申《日美安保條約》,給安倍政府吃顆“定心丸”。
訪華借助“老交情”
中國是拜登此次亞洲之行的第二站(4日至5日),也是他擔任美國副總統后第二次訪問中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西方媒體的評論認為,拜登將利用他和中國領導人良好的個人關系展開對話,用一種中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美方的立場。
美聯社的報道說,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將是兩位“熟人”的重逢。在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期間,他和拜登曾進行過互訪,兩人一起相處過不少時間,相互之間比較熟悉。
路透社的分析則指出,拜登很善于利用他的親和力和智慧同外國領導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自己感覺同中國領導人比較“談得來”。
密集外交“返亞洲”
美聯社的分析稱,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兩個重要盟友,日本和韓國關系的緊張冷淡令美國政府感到擔憂。因此,在訪問日、韓期間,拜登可能會設法調解韓國和日本之間的矛盾,以鞏固美日韓三國同盟,確保美國在這一地區利益的最大化。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上個月宣布,奧巴馬定于明年4月“重返亞洲”,訪問日本和韓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拜登此次對東亞三國的訪問被視為美國政府新一輪“亞洲外交戰略”的序幕。
美未在乎日本抗議,更多考慮中美關系
奧巴馬政府建議美國商業航空公司尊重中國的要求,向中國提交飛行報備,首先是出于商業利益考慮,因為現在每天有大量往返于中美之間的航班,很大一部分都要跨越東海防空識別區。其次是出于飛行安全方面考慮,美國人很重視自己乘客的安全,所以并沒有在乎日本的抗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事戰略專家滕建群
美方表態代表其在中國防空識別區問題上的立場與日本的分化。這顯示美國的外交策略更為靈活、務實,在民航班機通過防空識別區的問題上,主要考慮的并非與日本的同盟關系,而更多是中美兩國的關系發展。
——中日問題專家周永生
□相關新聞
中國外交部:日方公開拒絕對話 再次暴露其虛偽性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日在北京表示,日方口口聲聲說始終敞開對話大門,現在又公開拒絕對話,再次暴露日方空喊對話口號的虛偽性。
據報道,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11月29日就中方呼吁中日就有關防空識別區重疊問題進行磋商一事時表示,不接受將釣魚島劃作中國領土為前提的對話磋商。
洪磊說,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覆蓋這一區域理所當然,日方無權對此說三道四。日方上世紀60年代末劃設防空識別區,非法將中國釣魚島劃入其中,中方對此一貫堅決反對。
洪磊說,我們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借題發揮、制造摩擦、損害地區穩定的言行,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應有努力。
洪磊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航空公司向中方有關部門提交飛行計劃,體現了配合中方維護東海上空航空秩序和安全的建設性態度。而日方蓄意將有關問題政治化,不利于兩國民用航空領域的正常合作。(據新華社電)
韓決定擴大防空識別區
將陸續通報中美日
據韓國媒體2日報道,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長金章洙1日主持召開會議,就擴大韓國防空識別區方案進行了討論。韓國政府擬陸續向中美日三國公布討論內容。韓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并不是要和這三個國家商討折中內容,而是充分說明我們的決定。”
韓國媒體此前報道稱,韓國防空識別區將覆蓋蘇巖礁上空。蘇巖礁是海上暗礁,其已被劃入中國的防空識別區。(國際在線)
推薦閱讀:
英國首相卡梅倫時隔3年今訪華 兩國關系或破冰
卡梅倫率代表團今訪華 歡迎中國投資英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