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N新京報
海都閩南網訊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稱,蒙牛乳業四川眉山公司一批次產品被查出含有強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M1,含量超標140%,實測值為1.2微克/千克,而國家規定的最高值為0.5微克/千克。事件發生后,霉變飼料被認為是黃曲霉毒素源頭,散戶被企業列為最大嫌疑。記者對眉山市洪雅縣的散養奶牛狀況進行了調查。
奶站不檢測黃曲霉毒素
何天軍是四川眉山市洪雅縣陽坪村的一戶奶農,養了3頭奶牛。何天軍有20多年養牛經驗,但知道黃曲霉毒素這個詞,還是在一個多月前。當時他從奶站看到傳單,提醒說天氣潮濕,注意黃曲霉毒素。
散戶的飼料被認為是此次黃曲霉毒素事件的最大懷疑對象。何天軍覺得不可思議,他說散戶的飼料都是從正規廠家洪雅縣共發飼料廠購買的。從10月份開始,奶農明顯感覺牛奶查得很嚴格。僅黃曲霉毒素一項,便讓奶農王秀均的鮮牛奶接連兩天被倒掉。找飼料廠調換飼料后,沒再檢出黃曲霉毒素超標。當地收奶人歐萬兵說,他從事了10余年的收奶工作,今年10月前從未有鮮奶因黃曲霉毒素超標被倒掉。10月后,先后被倒掉了8桶奶。
洪雅縣有28家奶站。多數散戶與奶站簽有收購協議,奶站集中了散戶的牛奶后,交到奶企。據介紹,收奶后,奶站會做基本的檢測,用一個塑料罐先收集一罐奶樣,快速檢測蛋白、酸度等,檢測營養成分是否合格以及是否變質。但這些奶站沒有檢測黃曲霉毒素的能力。鮮奶送到奶企后進行的檢測中,才有此項。
能除霉菌毒素 脫霉劑走紅
洪雅縣東岳村村民李志軍說,10月份,他以50元每斤的價格購得一種棕色的粉末,沒有外包裝。此后,鮮奶在檢測中順利過關。李志軍購買的是脫霉藥粉,洪雅縣畜牧局一名負責人稱,這是該縣畜牧局向奶農推薦的藥物。
在奶站旁邊,一家獸藥店正在銷售“脫霉素”和“脫霉金方”兩種藥。該藥店人員稱,近幾個月,他們開始銷售專治脫霉的藥,以前不賣。藥主要供給散戶和養牛場。
據悉,因飼料中易生霉菌毒素,一種針對霉菌毒素的“飼料添加劑”近些年開始盛行,養殖戶俗稱“脫霉劑”,業內稱為“霉菌毒素脫毒劑”。使用方法是在飼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質,使毒素在經動物腸道時不被動物所吸收,直接排出體外。礦物質吸附劑類脫霉劑,不會被牛吸收,不產生有害物質,也不會對飲奶人造成傷害。2008年,脫霉劑成為農業部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
脫霉劑,在吸附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同時,也吸附了飼料中的部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其吸附作用有限,例如,蒙脫石(一種脫霉劑的主要成分)吸附黃曲霉毒素效果較好,對于飼料中的嘔吐毒素、煙曲霉毒素等毒素的吸附效果并不算佳。
□相關新聞
質檢總局未再發現蒙牛黃曲霉毒素超標
N新華
本報訊 國家質檢總局30日通報指出,自12月23日發布國家監督抽查結果以來,各地質檢機構對包括蒙牛、長富、伊利、光明、三元、雀巢、完達山、君樂寶等企業生產的液體乳進行了檢測,未新發現黃曲霉毒素M1超標問題。質檢總局要求各地質檢機構繼續堅持開展液體乳監督檢查,一旦發現黃曲霉毒素M1超標問題,必須立即依法處置,努力維護“兩節”期間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