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泄漏的天然氣推動海水形成水柱(十九日攝)

為防止管線爆炸,珠海有關部門在海面泄漏點點燃天然氣(20日攝)
N新華社 羊城晚報
核心提示:珠海橫琴天然氣處理終端附近海底天然氣管線19日出現泄漏,事故目前處于可控狀態。有知情人報料稱,中海油曾違規擅改管道線路,漏氣事故是必然的。
事態 漏氣已4天,目前未發生環境污染
漏油消息最早于20日中午被公布。負責中海油珠海橫琴天然氣處理終端的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相關負責人20日中午透露,在距該終端約13海里處海底疑似外因所致管線損傷,已造成天然氣泄漏事故。據了解,19日上午,在相關海域作業的漁民發現這一事故。
22日下午,珠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高廣生介紹,經過近4天的主動放空泄壓,管線已處于適宜維修的狀態,但22日事故現場海浪很大,修復作業仍需等待合適時機。截至目前,現場未發現溢油,也無人員傷亡及發生環境污染,仍處于可控狀態。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22日下午也通報,珠海管線天然氣泄漏事故現場目前未發現任何溢油,但有零星油污。事故現場海事、公安邊防的船只仍在對該海域進行全面封鎖警戒。通報表示,經對比分析,泄漏點附近監測站位水體油類含量符合三類水質標準,符合該海域環境質量要求。
有關專家分析,與原油溢出和泄漏對海水有較大污染不同,純凈的天然氣發生泄漏對海水基本沒有污染,其危險主要是可能爆炸。不過此次事故所泄漏的氣體是“濕氣”,也就是天然氣中含有凝析油,因此也存在一定的海水污染風險。
報料 中海油擅改線路,管道未作保護
有知情人向羊城晚報記者爆出中海油擅自改變天然氣管線規劃的內情。他認為,這條管道出事是早晚的事。
2006年11月,中海油與珠海簽署天然氣項目建設框架協議。中海油投資70多億元,在珠海橫琴建設天然氣終端。
這位知情人說,大約在2007至2008年間,珠海市和中海油收到了廣東省航道局文件,稱中海油天然氣管道偏離了規劃,要求改正。他說,從橫琴的大堤到西江主航道,大約有700~800米距離,這一片是灘涂,按原規劃,中海油天然氣管道應該埋在灘涂下面,但中海油在施工時發現,原設計線路上有幾處暗礁,如果繼續按原規劃,中海油就必須炸掉這幾處暗礁,不僅麻煩,而且要增加投資。“他們就擅自將管線向西移了500米,正好處在西江主航道。”
“珠海規劃中的金海大橋、廣珠城軌延長線從這里跨過,一旦撞船,沉船擊破管道,那必定是大事故。”報料人還說,橫琴的終端處理廠建設時手續并不完備,環評、報建都沒做,是“先上馬后備鞍”。按照規定,海中鋪設管道,應在上面覆蓋2米厚的石板,以保護管道,但據他所知,這條天然氣管道深度不夠,也沒有覆蓋石板,吃水深的船經過這里極有可能刮破管道。
據稱,當年珠海市政府與中海油曾就天然氣管道改線問題有過激烈爭執,珠海曾有會議紀要,并上報過國家安監局。
回應 橫琴管委會和中海油稱改道合理
就此事件或因天然氣管道鋪設過程導致了隱患的質疑,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昨日在發布會上稱:“這條海管鋪設位置是在靠近橫琴的一條叫做磨刀門的水道附近,并非珠江口西側的又名洪灣水道的馬騮洲水道,馬騮洲水道才是珠江入海口的主航道,而磨刀門水道位于其南側,不會威脅到這一主航道的安全。”
牛敬與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梁羽均稱,珠海市政府相關部門、中海油的確曾在這個項目運營后收到過由廣東省航道局發出的有關海管偏移規劃位置的文件,但經雙方組織專家評審后,認為所設計的方案是合規的,決策的過程是合理的。
替誰辯解
本期主持 謝秋蓮
這邊珠海橫琴海底管線漏氣問題還未解決,那里成都內陸氣井又發生井噴。
成都的井噴是操作失當還是人力之外的純粹意外,目前無法判斷。珠海海底漏氣原因,中海油方面懷疑是外因致管線損傷,排除自己方面管線質量的問題,似乎問題的發生與其無關,但知情人的報料顯示,外因能損傷管線,恰恰因為中海油擅自改變了原規劃中的線路,將管線置于隱患重重的主航道上,而且管線沒有采取應有的保護措施。
據報料人所說,政府與企業就改規劃的合法性與安全性本是有爭議的。讓人詫異的是,事故發生后,政府與企業站在了一起,辯解稱改規劃合規合理。不惜掩護自己曾經極力反對過的企業的責任,或許是為了摘掉自己的責任,更為了一份完美的GDP政績。
如果就此放過對事故原因的追問,更大的事故就會發生,人民的生命財產會面臨巨大的威脅。到時,有關官員恐怕就脫不了身了。為人民,也為自己,政府都應當改正錯誤,排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