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每當出現陰霾天、大霧天氣,PM2.5的監測和治理就成為關注熱點。
據環保科學家研究,PM2.5是“霾”天氣的主要成因。但是對于“PM2.5”究竟是怎么來的,它跟市民平時的生活關系度到底有多高?很多人并不清楚。近日,記者與環保志愿者——北京電子工程師程景一起實地檢測,尋找PM2.5的源頭。
10微克
公交柴油車比電動車高
12月10日是周六,程景6點起床,桌上的微電腦激光粉塵儀已充滿電。
這臺價值近3萬元的監測儀,可以測空氣中PM2.5-PM10的濃度,據介紹測量誤差不到10%。
12月10日上午,北京偏北風3-4級,晴間多云。
7點,程景走出家門,7點10分,他坐上公交車。
分別換乘兩輛公交車,車內PM2.5的數值分別是10和26微克/m3。他說,數據的區別與公交車的動力有關,第一輛是電動公交,而第二輛為柴油車。
1095微克
汽車排氣管PM2.5最多
上午9點,京藏高速路口,程景分別對兩邊公交車站測量。
當天擁堵并不嚴重。清河小營橋北公交車站PM2.5測量值為36微克/m3。橋對面西三旗橋南側輔路,數值為37微克/m3,西三旗橋南公交車站站臺則為33微克/m3。
但是若沒公交車,站臺的數值在20微克/m3左右;若公交車出站,儀器數值會瞬時上升到50甚至60多微克/m3,位于站臺上的人還能聞到異味。
為直觀得到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程景將儀器對準所開車輛的排氣管。
在怠速狀態下,儀器監測平均值為214微克/m3。當踩下油門,發動機轉速達到2500轉,PM2.5瞬間數值達到1095微克/m3。
“北京有400萬輛機動車,每天的出行要排出多少PM2.5?”程景感覺,機動車應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
680微克
抽一根煙PM2.5增24倍
室內的PM2.5數據比室外低,但抽煙后,情形則大不一樣。
程景先在車內做實驗。車內未抽煙時PM2.5濃度為26微克/m3,低于車外的33微克/m3。
關上車門,實驗者剛呼出第一口煙,車內的測試儀器濃度值立刻升到740微克/m3。10秒鐘后,數值升到1003微克/m3,這個數值持續停留兩分鐘。
經過五分鐘測量,抽一支煙車內PM2.5平均濃度為680微克/m3,比距排氣管十厘米處測得的平均數值還高。
隨后,程景等人又來到東城區一家單位三樓的吸煙室。
周六的辦公室空無一人,但吸煙室內外的PM2.5濃度仍有區別。室外為8微克/m3,室內則為12微克/m3。
兩個人進入到吸煙室內抽煙,程景測量5分鐘的平均值為423微克/m3。
二手煙造成的PM2.5在國際上也有公論。
相關報告顯示,吸煙對于大氣環境中PM2.5的貢獻率大約有2%左右。
另外,炒菜做飯是否會制造PM2.5呢?
為此,程景特意在農展館公交車站一處雞蛋灌餅攤點前測試。離攤點三四米,PM2.5濃度為17微克/m3,而靠近早點攤30厘米,PM2.5值則是30微克/m3。“在密閉室內,這個數據會更大。”
另外,程景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抽取面巾紙時,人們總會把面巾紙抖開使用。但這一抖動過程,也會釋放PM2.5。
程景在車里未用面巾紙前,車內PM2.5濃度為26微克/m3,抽一張面巾紙,抖動一下,PM2.5值瞬時升到100微克/m3。
“貢獻”38%
機動車尾氣是主源
影響PM2.5濃度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呢?
專家們針對南方某市的一項監測研究表明,PM2.5的主要來源依次為: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筑水泥塵、煤煙塵、硝酸鹽。
其中在冬季,機動車尾氣塵對PM2.5的“貢獻值”達到38%,位于第一,其次是燃油塵,貢獻值達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