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拍動作戲,老徐說這次終于理解了“演員是用生命來演戲”:“我們剛開始拍動作戲膽子挺大,后來越來越后怕。白百何、黃立行和明道都是第一次演動作戲,除了高樓往下跳等極其危險的戲,他們都是親自上陣的。白百何身上全是傷,她的兩條腿上全是淤青,我覺得特別對不住她。明道拍戲的時候,吊威亞出了點意外,頭撞到鋼板上,聲音特別大,整個停車場都聽到了巨大的聲音,我當時就慌得大腦一片空白。黃立行的打戲總是有躍起來踢腿然后往下摔的鏡頭,拍了七八條,后來總是說不舒服,去醫院才發現是肋骨骨裂。”
而除了動作戲,因為影片很“燒腦”,老徐坦承剪輯難度很大。《綁架者》是她導演的幾部電影里,后期制作時間最長的一次:“這部戲我剪了足足一年的時間,前面的伏筆太多怕后面的鏡頭解答不了,線索埋藏得太深又怕后面太突兀,這個度很難把握。剪輯中間經歷了好多次崩潰,挑戰自己不是說說那么簡單。今天才能給大家看片子,也是因為前幾天還在修改。這過程中我撞過無數次的墻,現在看到成片還是覺得有很多不足。”
《綁架者》是一部尋找自我身份的電影,但老徐表示這并不是自己的心理投射,她說自己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疑惑,就是一個喜歡“簡單粗暴”的人,不會去想太多。當然,也有糾結的時候,比如要出來為影片做宣傳的時候,會想一下自己是誰。
自己的電影
80歲以后可以用來回憶人生
對于自己的演員作品和導演作品,徐靜蕾說自己都不會主動去看,《我和爸爸》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都是十年后被朋友硬拉著看的。但是每部電影都代表了她的一段人生,等到八十歲之后,可以拿來回憶人生: “我拍的每一部影片都代表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無論是最開始拍作者電影,還是后來拍商業電影,拿到什么樣的劇本都是緣分。片子好壞不重要,等到我八十歲之后,可以拿來回憶當年的小徐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