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韓寒執導的電影《乘風破浪》在網上評分與同檔期對手相比則更為占優。
記者分析
影片質量有爭議,為何票房仍高企?
影片質量有爭議,為何票房還能這么高?業內人士分析背后有幾大原因。
A“票補”重出江湖
每到過年過節,就是電影市場“票補”的高峰期。記者在各大電商購票平臺上看到,熱映的幾部電影幾乎都可以通過各大票務平臺購買到8.8元、9.9元等低價票,以此來吸引觀眾買票進場。然而,不少低價票都要靠搶票,或是提前預購才能享受到優惠,很多觀眾并沒有享受到票補帶來的實惠。
不過,“票補”確實為幾部大片創造了很好的預售成績,其中,《西游伏妖篇》以1.76億的預售成績拿下影史之最。也就是說,片方利用“票補”撬動預售,再帶動排片量是今年“春節檔”的普遍做法,不過,在預售之后,幾部大片的口碑并沒有很好擴散開,形成口碑效應,導致接下來幾天大盤票房下滑,因此,對于最終總票房,“票補”的影響力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B電商服務費計入票房
據悉,今年一月中旬內地票房開始實行服務費統計,購買電影票時所支付的電商服務費也統計在票房數字當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新政對于整體票房具有很大影響。若按照6%來計算,今年“春節檔”七天的服務費估計就有2.0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