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對于晉江金井鎮毓英中心小學學生來說,是充滿期待的一天。下午,學校少年宮的活動結束后,六年級學生洪澤森無須埋頭于書面作業,或是騎上心愛的自行車,或與同學在排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這一天過得特別充實。”他開心地說。
今年10月,教育部發布《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明確提出,鼓勵中小學每周設置一天“無作業日”。而在毓英中心小學,這項舉措已經施行了11年。

設置“無作業日”,讓孩子們有了更多時間可以自己支配。圖為毓英中心小學學生放學后在操場上玩耍。
早在2014年秋季開學,毓英中心小學便設立“周四無作業日”(2014年9月16日,本報頭版刊登報道)。這一天并非簡單的“放松”,而是一次關于自主管理與全面成長的有益探索。
與洪澤森一樣,六年級的彭阿正同學也對“無作業日”做了精心規劃。他的“課堂”在金井鎮的大街小巷。“我會跟著爸爸逛金井?,F在,我對這里已經很熟悉了。”穿行于街巷之間,他感受著金井的煙火氣息;觀看激烈的“村BA”,他體會著晉江這座體育城市的無限活力;回到家中,他潛心于書的海洋,“目前,我正在讀《明朝那些事兒》,我很喜歡這種在歷史長河中暢游的感覺。”
“剛開始,部分學生確實有些茫然。”六年6班班主任肖明鳳告訴記者,為此,學校通過召開班會等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有價值地度過這一天。
“我們看到,孩子們從一開始的不適應,逐漸學會利用這一天進行閱讀、運動、做家務。不只如此,他們還會自我優化,發展出書法、南音等更為多樣的興趣愛好。”肖明鳳說。
毓英中心小學副校長(主持工作)陳一真表示,推行11年的“無作業日”已成為學校日常管理的常態。這一舉措實現了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規劃”的轉變,賦予了孩子最寶貴的核心能力——自我管理的內驅力。
市民彭向麗的兩個孩子都在毓英中心小學就讀,大女兒彭米露是2015級學生,入學時,學校設立“無作業日”僅一年時間。知道這項舉措后,彭向麗成為“無作業日”的堅定支持者。
“孩子會和我們一起到戶外活動,學習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還有充足的時間一起運動、閱讀,放松身心。”彭向麗說,孩子們在自主安排活動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寫作素材。更為重要的是,周四成了他們一家都格外期待的“親子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設置“無作業日”的同時,學校要求老師不斷優化日常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不將“無作業日”的學習任務轉移至其他日子。
陳一真表示,接下來,學校將積極聽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建議,進一步豐富“無作業日”的內涵,引導和鼓勵學生家庭將這一天打造成真正有意義的“親子時光”。
?。ㄓ浾?歐陽霆 董嚴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時隔12年 泉州再獲國家舞臺藝術最高獎2025-11-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