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大代表在兩會上建議“二胎”指標有償轉讓,以解決一部分人想生兩個孩子的需求。昨日,江蘇團的列席代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蔡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現行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確執行時間過長了,應盡快放開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可生二胎的政策。
■原聲回放
倡議放開二胎政策,建議采取放開二胎、嚴禁三胎的生育政策,即提倡生一個,允許生兩個,不許生三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
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建立一個國家計劃生育指標轉贈平臺。允許有第二胎合法生育指標的公民自愿通過國家設立的平臺轉贈第二胎生育指標,高學歷者、富裕人群、公務員等可從平臺中申請第二胎生育指標。——全國人大代表、志高集團控股董事局主席李興浩
1 人口政策帶來赴港生子熱?
“有的是跟風,也有的為福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孕婦為逃避計劃生育政策等原因去香港生育,即所謂的“赴港生子熱”,這是否正是人們因生不了二胎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選擇呢?蔡昉的看法是,未必如此。他認為,中國的事有的時候有跟風的情況。這里面有很多因素。“如果你是公務員你就不敢赴港生子;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你在本地也能生。其實一定程度上,還有想讓孩子成為香港公民,享受香港福利的因素。”
2 計劃生育政策是否能放開?
“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應可生二胎”
近幾年來,關于放開計劃生育的呼聲一直不斷。蔡昉說,我們討論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有兩個理由,一個是取信于民,30年前國家說過,以后條件變了政策也會變。另一個深層次的,以人為本,過去說家庭生育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以國家引導;現在是國家的形勢變了,因此生育多少越來越變成家庭的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應當把生育權利還給老百姓本身。我們預期的改革將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政策改革。
“中國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蔡昉稱,過去的這幾年里,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是1.4,低于通常所說的低生育水平——總和生育率達到1.8。
在具體的調整方式上,蔡昉認為,正因為過去的政策執行時間太長了,所以改革起來也必然是循序漸進的,可以先從現在的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生二胎,過渡到夫妻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他對記者說,十二五期間,我們的人口政策有兩句話,一是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但是計劃生育不等于獨生子女;第二個叫逐步完善政策。機制要完善,轉向利益誘導等,其中應該就包括調整生育政策,這也是包括蔡昉在內不少學者專家正在努力的方向。
3 是否支持二胎指標有償轉讓?
“政策調整后根本沒這個必要”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李興浩提出一個建議,由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建立國家計劃生育指標轉贈平臺,允許有第二胎合法生育指標的公民自愿通過國家設立的這一平臺轉贈第二胎生育指標,高學歷者、富裕階層、公務員等可從平臺中申請第二胎生育指標。也被網友稱為“富人”向“窮人”買生育指標。
不過,對于上述這些觀點,蔡昉并不認可,他認為,人口政策將來一定會改革的,沒有必要還在這個限制下面來考慮。
4 放開后生二胎會成為普遍現象?
“不會,大量不想生的人都沒說話”
蔡昉還向記者指出,國際上普遍認為2.1的生育率是比較合適的,鑒于中國的國情所以保守一點,定在1.8,但是現在來看就算是放開來生的話也不會高于1.8,更不會高于2.1。很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人的生育意愿其實并沒有高過1.8。那為何我們總是看到,很多人想生呢?那是因為想生的人都在表達意愿,不想生的就不說話。
5 人口政策帶來“未富先老”?
“只能靠經濟增長與人口素質提高”
另一個迫切的問題擺在全中國面前的就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過去30余年中,中國在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提高方面創造了一個世界奇跡。但是,中國的人口轉變更是以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步伐推進。人口轉變與人均收入提高之間的這種缺口,可以被表述為“未富先老”。而隨著2015年前后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停止增長,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并趕超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那么是不是可以通過人口政策的調整使得老齡化的趨勢得以改變呢?蔡昉不這么看。他認為,即使放寬了生育限制,未來中國也不會再有那么高的出生率了,老齡化的趨勢也不會改變。我們不能把中國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寄希望于人口政策的改變,只有解決“未富”的問題,通過提高人口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未富先老”的缺口逐步消除。
6 是否支持延長退休年齡?
“對老年人和年輕人都不公平”
“退休年齡往后延,我不贊成。西方所有國家都在用這個辦法,把退休年齡往后延長,但其動機到底是什么?是為了增加勞動力供給呢還是減少養老金的支出負擔?”蔡昉說,中國與國外還不同,64歲的人受教育的水平比24歲的人要少一半,我想要的人得不到的情況下,64歲的人代替不了,也擠占了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另一個角度說,很多一線的工人是盼著退休的,現在4.1%的登記失業率很多就是四五十歲的人,他們經常找不到工作,所以都在盼著能夠早日退休,然后拿到退休金。“我們的目標還是提高人口素質,加強教育培訓,創造條件為以后可能實現的延長退休做準備,但是現在不是時候。” 本報北京特派記者 劉璞 石小磊 仇惠棟